总分1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2.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加涅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3. 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进行的分析,这种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4.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5. “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6. 强调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决定因素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马斯洛
C.桑代克 D.苛勒
7. 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8. 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
A.学科设置 B.课时分配
C.学科顺序 D.学周安排
9.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默 C.克伯屈 D.布鲁纳
10. 班级里的小集团属于(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1. 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12. 在古代教育中,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复式教学 D.现场教学
13. 中小学“双基教育”是指( )的教学。
A.基本理念和基本原理 B.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D.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14.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15. 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16. 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
A.联觉 B.感觉的同时对比
C.感觉的代偿 D.差别感受性
17.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8. 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 )。
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模仿
19. 一般来说,新手老师在班级秩序管理方面,大多偏向( )管理。
A.预防性 B.攻击性 C.支持性 D.矫正性
20. 在问题教学的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起以下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
A.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
B.对有关的知识保持相当的注意,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
C.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
D.回忆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认知策略,提出必要的假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 夸美纽斯的《 》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2. 德育是相当于体育、智育而言,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3.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_______实现的。
5. 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
6.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________。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可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________。
7.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的科学。
8. 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________和道德行为。
9. 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 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2. 学生由于知识等方面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天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 )
3. 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4. 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 )
5. 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
6. 我国现阶段小学教育的目的,是把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个体。( )
7. 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创造的。( )
8. “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
9. 发展智力和掌握知识有联系,但不同步。( )
10.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中,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还包括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描述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你认为一般性发展目标应该包含哪几个方面?
2. 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3. 简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4. 什么叫学习策略?简述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
5.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