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_______实现的。
5.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6.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________。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可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________。
7.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的科学。
8.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________和道德行为。
9.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2.学生由于知识等方面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天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 )
3.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
6.我国现阶段小学教育的目的,是把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个体。( )
7.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创造的。( )
8.“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
9.发展智力和掌握知识有联系,但不同步。( )
10.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2.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3.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4.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5.简述品德的实质以及心理结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2.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六、写作(25分)
教师追求的三个境界
一位成熟教师所走过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成长的足迹充满了艰辛和执着;如果想成就为社会认可的名师,学生爱戴的人师,我们必将树立自己职业的追求。有人将教师事业追求的方向概括为三个境界:
教师的职业境界——经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所谓经师,就是教师要象传教士布道一样,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合格的教师。
教师的专业境界——能师。所谓能师,就是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能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有出色的教学效果,有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直至著书立说。
教师的事业境界——人师。这是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这种境界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
请你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以德、才、情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为中心。
(2)字数在8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C。解析: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
2.【答案】B。解析:个人信件、日记等属于学生的隐私,教师随意拆开、毁弃学生的私人信件或日记,是侵犯学生个人隐私权的行为。
3.【答案】D。解析:派生类属学习是指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派生物。
4.【答案】B。解析:画出网络关系图是组织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5.【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6.【答案】A。解析: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教育史上有两种理论,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代表性人物是卢梭。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代表性人物有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等。
7.【答案】D。解析:考查复式教学的定义。
8.【答案】A。解析:学科设置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
9.【答案】D。解析: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
10.【答案】D。解析:非正式群体没有公共的规范,是松散的。
11.【答案】D。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其代表著作分别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族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12.【答案】B。解析:根据史料记载,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
13.【答案】A。解析:“跳一跳,摘桃子”体现了人的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因此要设计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
14.【答案】A。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