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 )。(广州市番禺区)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2. 由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浙江省)
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3.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武汉市)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吉林省)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5. 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江苏省)
A.教学活动 B.社会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6. 格式塔用英文表示是“Gestalt”,以“G”开头,它的意思是( )。(江苏省)
A.行为 B.整体
C.精神 D.人本主义
7.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株洲市荷塘区)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8.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 )。(山西省)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9. 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浙江省)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10.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 )级管理。(山西省)
A.三 B.四 C.一 D.二
11.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甘肃省)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2. 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江苏省)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3. 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广州市番禺区)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4. 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湖北省黄石市)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5. 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湖北省黄石市)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 班主任通过让学生背诗来进行德育教育,这属于教育方法中的_________。(浙江省)
2. 自我意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三种主要成分。(江苏省)
3. 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_________,提出了尊重学生的四个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等。(湖北省)
4. 教学计划编写的指导文件是_________。(宁夏)
5.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山西省)
6.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蕴涵的教学法是_________ 。(湖南省)
7. 杨贤江写的《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广东省)
8. 国家的新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_________和普通高中教育。(湖南省)
9.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_________。(广东省广州市)
10.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这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湖南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顺向迁移(广东省)
2. 隐性课程(广州市南沙区)
3. 人的全面发展(浙江省)
4. 定势(河南省)
5. 课程资源(广东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至少写出三种)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江苏省)
2. 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广东省越秀区)
3.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要产生相应的变化,根据你的理解,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