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知识卷
一.填空题
1.教师教学中应()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因材施教。
2.心里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过程。
3.教师有教育教学权()(),科研权。
4.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四个领域:(),(),信息技术和()。
二.是非题
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讲授,最早始于美国。)
2.遗忘规律,最早的时候以往的最快,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3.课堂教学被各种突然事件中断,反映了课堂教学难以预测性。
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5.手工劳动中师傅对徒弟口授身传,这是属于社会教育。
选择题
1.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又称为什么?
A德育过程BCD(忘了)
2."聪明早慧"、"大器晚成"反映了身心发展规律中的哪一条?
A个别差异性B不均衡性C顺序性D(忘了)
3."情感"属于什么?
A智力因素B非智力因素C情感因素D(忘了)
4.最早提出"教育应适应儿童年龄阶段,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是那一个人
A.孔子B(忘了)C(忘了)D亚里士多德
5.教师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模型,或向学生示范性实验,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叫
A实验法B演示法CD(忘了)
6."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知觉的什么性?
A选择性BCD(忘了)
7.课堂上学生突然被飞来的蝴蝶所吸引,这是
A随意注意B随意前注意C随意后注意D(忘了)
l8.一个学生测验得60分,换算百分等级为7.,那么这个班中得分低于该同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A 30 B40 C60 D70
四.案例分析题,
1.爱因斯坦去任教,学校的人问他需要什么?他说"桌子,粉笔,书.还要一个废纸篓。"大家问他为什么要废纸篓?他说:"我要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这句话对我们教师很有启示:我们要乐于善于用于做一只"大废纸篓";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要理解、宽容、接纳、化解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要自我更新,积极开放的心态,更正错误的教育理念。谈谈自己的感受。
2.有人做了教育实验,得到两组数据:
甲:85 83 86 90 82 91 89 82 81 81'
乙:84 86 95 80 72 77 95 97 81 83
以上两组数据有差异吗?请用统计学原理说明。
一.选择题
1.语音题倒()春寒
2.字形
3.成语运用
4.病句
5.句子顺序
二.填空题
1.补充字
各()己见()而尔逝()途同归人生地()()眉展眼
2.《四书》是指()、()、()、()。
3.被称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的是()。1983年10月1日,他在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
4.根据诗句填节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9.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文言文阅读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4],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7],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
1.翻译句子
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2.解释加点字,不正确的一项:
A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忧愁
B县吏怪其意气怪:责怪
C见其面斥人过面:当面
D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了:了解
3.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太长,忘了)
四现代文阅读
《星》
巴金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地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1.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他们"指的是。
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这"指的是。
2.上面三件事没有时间上的联系,却条理清晰,为什么?
3.为什么"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
4.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那三篇?用一句话缅怀巴金。
《井绳》
李汉荣
通向月亮的路并不是美国航天局发现的.
在美国之前,甚至远在公元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发现了接近月球的最佳方式.
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一眼井,一汪清澈的好水,一根井绳,一颗虔诚的心。
面对水井的时候,要让自己燥热'混乱'凶很的心情静下来,不要怀着总想征服什么的冲动,不要乱折腾,安静一些,内心清澈一些,低下你高傲的头,弯下你高贵的身子,你就会看见,从水里,从岁月深处,一轮干干净净的初月正向你升起,并渐渐走向你,走进你的生活.
美国航天局用了很大的劲爬上了月亮,只抓了几快冰冷的石头拿回来让人类看,让人类扫兴,让人类的神话和童话破灭,让孩子们面对冰冷的石头再不做美丽的梦.
美国航天局让人类离月亮越来越远,离石头越来越近.
我父亲不知道人类的宇航船在天上折腾些什么,我父亲心中的月亮仍是古时候的那个月亮.那神秘的月亮,是常娥的月亮,是吴刚的月亮.我不读诗的父亲也知道,李白打捞的就是水里的这个月亮.
我父亲几乎天天都要和月亮会面,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一直都在打捞水中的那个月亮.
你见过我父亲在月夜里挑水的情景吗?
他望一眼天上的月亮,微笑者低下头来,就看见在井水里等着出水的月亮
我父亲就把月亮打捞上来.
两个水桶里,盛着两个月亮,一前一后,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就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的在地上行走.
通向月亮的路是多长呢?据美国航天局说是三十多万公里,走了三十万公里,他们发现了一快冰冷的石头.
我丈量了一下父亲用过的井绳,全长三米,父亲通过着三米的距离,打捞起完整的月亮和美丽的月光.
审美是需要保持距离的.取消距离,美国得到一快冰冷的水头.谦卑地'怀着敬畏守着一段距离,我的父亲披着满身满心的圣洁的月光.
我发现,美国是一个会折腾的技术员,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术家.为什么要去解剖一个美女呢?为什么要把天地奥秘都去洞穿呢?为什么要用冷冰冰的技术肢解万物的大美大神秘呢?
我记得父亲的那根井绳,三米的长度.三米之下,就能触到孔夫子和李白的那个月亮,三米之上,到处是伸手可掬的白银一样的月光.
1.请摘录表现"用一颗虔诚的心"中"虔诚"的词语。
2."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在地上行走。"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3."李白打捞的就是水里的这个月亮。"写出李白所写的关于月亮的两句诗。
4.作者为什么要把父亲和美国航天局作对比?
5.关于文章所要表达的观念的,三种说法,你赞同哪一种?说说理由。
第一种说法:(忘了)
第二种说法:审美需要距离,保持距离才能获得美感。
第三种说法:(忘了)
五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让你难忘,生活如一颗青榄,清香.半命题作文"()值得回味"。文体不限,写出真情实感,字数800字。
补充:诗歌鉴赏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释:严武,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
1.第一二句给你怎样的感觉?有什么寓意?
2.简评三四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