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心理学试题 >> 内容

2011-2012年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精要(2)

时间:2011-10-19 10:15:29 点击:

  核心提示: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简答)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2.教师 3.教学内容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
3.2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的经典实验

桑代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就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经典实验:小猫迷笼实验)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1.效果律 2.练习律 3.准备律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是由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实验研究而提出的。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是操作条件作用论的创立者。(经典试验迷箱”)

斯金纳把反应之后 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 2.避免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3.消退 4.惩罚

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黑猩猩)

德国心理学家苛勒的试验主要有两个系列:箱子问题与棒子问题。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重点)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 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第四章 学习动机

4.1 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填空)

2、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3、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附属内驱力是获得长者(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

4、学习动机的种类

(1)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的。

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

6、一般来说,由内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4.2 1. 强化理论的核心(填空、选择)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斯金纳位代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结,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有什么刺激就有什么反映的稳固联结)

2. 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

3. 需要层次理论(简答)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空气、睡眠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是安全需要,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德需要,即个体要求和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4.自我实现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5.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就是自我实现。

6.成就动机理论(简答)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人物,而成功概率为50%的人物是他们最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对他们的能力最富挑战性。相反。避免失败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得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 时,他们会回报这种任务。

7.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是由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的。他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得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

4.3 1、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关系(论述)

(1)学习动机的培养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反之,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学习积极性低。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主体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得的收获成正比例,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坏。反之,不良的学习效果,使学习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收获,最终形成学习的恶性循环。为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a、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b、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c、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d、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教师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2)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不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以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只有在既适合又不适合(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常常思考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发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发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发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发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发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一方面,学习者可以跟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恰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与学生表扬而非批评。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2、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要素是个体成败经验和归因方式。

4、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有何启发?

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从高到低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

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来说,低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才

会产生高级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

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

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5.1 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举一反三)

2、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而划分的类型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3、迁移的作用(简答)

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2 1、形式训练说 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发展。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2、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等人通过在知觉、注意、记忆和动作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来检验形式训练说。

结果发现,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3、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5.3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简答)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条件)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心向与定势指的常常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的形式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将支配个体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后继的同类问题。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3、促进迁移的教学方案设计(或是怎样的教学能促进迁移)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这表明相似性的因素起主要作用。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