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单项选择题】
1、1913—1914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发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名称和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之所以在这个时期从心理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是因为()。
A、教育需要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兴起
C、行为主义心理学兴起D、学习理论形成
2、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使理论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论之上,就要贯彻()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必然是应用研究,因此要贯彻()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教育性原则
4、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方向性
5、心理发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
A、学前教育阶段B、初等教育阶段C、中等教育阶段D、初中阶段
6、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7、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什么阶段?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评价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概括与独立。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他人自我
8、学习的基本功能是()
A、适应环境B、发展自我C、开发潜能D、获得经验
9、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学习是()
A、信号学习B、规则学习C、辨别学习D、言语学习
10、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A、文化历史学派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
11、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A、动机强度较高B、动机强度较低C、动机强度适中D、动机最强
12、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B、低C、一样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3、其目标是得到某种地位的学习动机是()
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内部动机
14、运用强化激发外部动机的前提是()。
A、知道强化与被强化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B、强化是正强化
C、强化是权威人物给予的D、强化要及时
15、“诱因对比效应”研究表明什么情况下后继强化有效?()
A、前后两次强化等值B、前面的强化大于后面的强化
C、前面的强化小于后面的强化D、后面的强化与前面的强化无关
16、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力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
A、高B、低C、与力免失败者一样D、与学习无关
17、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
A、归因于能力B、归因于努力C、归因于任务性质D、归因于运气
18、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倾向于归因于()
A、能力B、努力C、任务性质D、运气
19、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最好把失败归因于()
A、学习方法B、能力C、努力D、运气
20、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A、产生成就感B、观察榜样C、相信自己D、认识自己
21、新学习的内容只是原有知识的一个特例,它的吸收不改变原有知识的属性的同化是()
A、类属同化B、相关同化C、总括同化D、并列结合同化
22、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A、精加工策略B、多重编码C、过度学习D、人为增加线索
23、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苛勒C、奥苏倍尔D、贾德
24、表征知识的基本单位是符号,那么表征技能的基本单位是()
A、概念B、产生式C、网络结构D、模块
25、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A、身体的运动系统B、大脑C、符号化观念D、具体的物体
26、技能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A、讲解B、示范C、练习D、反馈
27、根据加里陪林的观点,智力技能的形成不能够缺少()
A、知识B、言语C、练习D、示范
28、在没有进行练习之前,技能即产生式系统还停留在什么状态?只有经过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成为真正的技能。()
A、程序性知识B、动作连锁C、言语D、陈述性知识
29、问题的核心成分是()
A、障碍B、条件C、结果D、起始状态
30、解决问题选择操作步骤时人们最常用的策略是()
A、算法式B、启发式C、爬山法D、手段——目的策略
31、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指()
A、问题情境B、客观环境C、问题的给定信息D、问题的背景
32、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的主观因素,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是()
A、水下射靶实验B、罗森塔尔实验C、邓克尔的点蜡烛实验D、卢钦斯量水实验
33、创造力的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A、测验法B、实验法C、专家评定法D、观察法
34、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是()
A、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自由B、提供榜样C、思维训练D、人格培养
35、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
A、学习策略B、认知策略C、学习方法D、元认知
36、品德是一种()。
A、社会现象B、意识形态C、道德准则D、个体心理特征转
37、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A、道德信念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价值内化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38、能够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行感知和体验的心理现象是()
A、社会认知B、移情C、亲社会D、关怀取向
39、用一种客观标准或大众标准分析和评论审美对象的审美倾向是()
A、客观型B、联想型C、性格型D、主观型
40、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
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
41、教师素质中的条件性知识就是()
A、教育机智B、教学行为C、实践知识D、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
42、教育能力以什么为基础?()
A、条件性知识B、学科知识C、实践性知识D、心理学知识
4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
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B、布垆坶的教育目标分类
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D、奥苏倍尔的知识分类系统
44、如果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缺乏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结构,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教材处理技术?()
A、符号标志B、附加问题C、先行组织者D、任务分析
45、以某个教学单元为评价的内容,在编制测验时一个单元里所有的基本知识点和各知识点的不同层次都要包括在内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配置性评价
46、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A、发现教学B、情境教学C、个别化教学D、愉快教学
47、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社会科学、儿童教社会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兴趣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B、场依存C、冲动型D、沉思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