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分:智力技能,是运用知识和经验去完成某些智力活动的方式,是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技能。操作技能是运用知识和经验去完成某种机体运动或操作某种对象的活动方式。
(三)关于提高能力的经验
七种能力: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一定水平的智力;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辨别是非及美丑的善恶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
特点: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它与实际活动有密切联系;按照不同的活动方式,提供不同的心理训练材料。
(四)关于对待世界与活动的态度,即培养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内容
特别是对待国家与集体、学习与工作的情感—评价态度
在非智力的心理因素中,情感、意志的发展又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情感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对学习与工作、对国家与集体缺乏情感的学生,不可能以顽强的意志力去克服学习、工作、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因而不能积极地得到发展,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社会主义公民。
五、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1、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
4、重视个别差异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
(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下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应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实现个体的最优化发展,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开拓创造性,不仅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而且要学生创造,学会做人,并为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课程结构化,首先是学校课程设置的整体结构;其次是学科知识结构
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
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第二节 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课程的表现形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建国以来的课程肯定方面:
第一、已经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课程管理比较严格,有指导性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根据大纲编写的经过国家审查的教材,有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这对保证中小学教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教学大纲和根据大纲编写的教材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注意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存在问题:
第一、设置模式比较死板单一,缺乏灵活性
第二、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第三、各门学科的内容偏多、偏难、偏深、教学要求偏高。
一、教学计划
它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它指的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
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二、教学大纲
1、意义、结构、作用
意义:它是根据教育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结构:说明部分、本文部分(中心或基本)、其它
作用:各科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衽领导的一种重要工作;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熟悉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并认真贯彻执行,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标准,达到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三、教材
1、教科书和视听教材的意义和作用
教科书(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主要部分
它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也便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同时也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
它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评定学生的知识等提供了基本材料。
视听教材也属于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材包括课本,也包括视听教材
2、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处理好基础知识与先进科学成就之间的关系
(2)在教材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3)教科书的编排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之间—教学设计
隐喻:课程是图纸,教学是施工;课程是方案,教学是行动;课程是乐谱,教学是演奏。
一、教学设计的特征
教学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系统化;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重点是老汉策略的计划和媒体的选择;评价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
二、教学设计的步骤
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考虑如何才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主要指测试及评分。
三个基本要素:期望学生学习什么(教学目标);为达到预期目标,如何进行这种学习(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在进行这种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教学评价)。
三、教学目标的叙写
教学目标的叙写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的行为改变。终极目标、中程目标、短期目标。
三类情况:用教育目标代替、含糊的教学目标、明确的行为目标。
明确的行为目标:包含行为的主体(学生);包含行为动词(提供明显的教学方向,教材、教法、教具、评价);包含情境或条件(条件: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或不、提供信息和提示、使用工具或特殊设备或不、完成行为的情景);包含表现水平或标准(标准: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准确性、成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