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抽签决定)
小学初中:1、制作贺卡2、文件管理
高中:1、搜索引擎2、数字化图象简单合成
二、说课:同教学设计课题(抽签决定)
三、操作题(自由选择)
(一)初中、高中:
1、网页制作
当前我市中小学都进入了新课程,网上教研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方式,对于提高教师素质,实施新课程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请你设计一个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网站。并制作网页,要求网页三到四页,有超链接,设计美观大方,内容丰富实际,有地方特色。
2、课件制作
(1)模拟一个化学实验,两个烧杯中装有不同颜色的液体,通过一根玻璃管注入,混合液体,发生化学反应,有化学反应现象。
(2)水滴从树叶滴下,滋润大地。反映树林涵养水份保护环境的主题。
(3)编程解决下列问题:请设计一个程序实现录入、查询学生基本信息的功能。
(二)小学
1、网页制作
请设计一个庆祝教师节的网站,内容自定。选择使用给定素材或自创素材,至少有两层链接,所有链接必须有效,并有一定的创新。
2、请设计一个教材封面。
第五套: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
2、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3、课程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分为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七(LOGO绘图)。
4、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
5、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7、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有:信息技术初步认识、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和(A)。
A、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B、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C、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2、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B)。
A、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B、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C、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3、小学用计算机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C)。
A、版式的设计B、特殊效果的处理C、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4、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A)。
A、学会使用电子邮件B、网页制作C、网络通信基础
三、简答题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熟悉学生学习和教学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师学习能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快速的做出响应;教师表达能力强,能够在课堂中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写作能力强,能够通过文字,记录、提炼教学经验;与学生、同事沟通能力强,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同他人进行实质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大型任务。
3、如何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
答: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4、简述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讲授,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选择使用。
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答:(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提出了适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体现这一宗旨?
答:在义务教育法中,指明学生在接受教育方面有"平等的权利",信息技术课堂中,也要让全体学生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所以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体现出平等接受教育这一要求。
第六套 标题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理论部分
二、问答题(4个)
1、请举例说明操作系统的分类情况。
2、试说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的未来趋势。
3、什么是Modem?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4、试说Ctrl 键的几种用途?
标题为:教师招聘考试《计算机》试题
一、填空题
1、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包括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
2、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选择使用。
4、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
5、初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手段有过程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纸笔测验;上机测验。
6、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 68 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 70% 。
二、选择题
1、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信息可以脱离载体而存在 B、信息是可以处理的
C、过时的信息不属于信息 D、信息都不能保存
2、对于计算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
A、外存储器的容量大,数据可以长期保存,但存取速度慢
B、防止软盘感染病毒的方法是经常对软盘格式化
C、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计算器,它体积微小,功能有限
D、计算机的CPU中主要包含了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三个部件。
3、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是( B )。
A、输出信息、处理与存储信息、收集信息
B、收集信息、处理与存储信息、输出信息
C、处理与存储信息、收集信息、输出信息
D、输出与处理信息、信息存储、收集信息
4、操作系统是一种( D )。
A、 为特定的用途而设计的软件 B、所有软件的总称
C、操作者直接接触的所有硬件的总称 D、系统软件
5、( D ) 奠定了现在计算机的结构理论。
A霍金 B爱因思坦 C牛顿 D冯·诺依曼
三、简答题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
答: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同时还要关注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地域差异,以及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提出了适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体现这一宗旨?
答:在义务教育法中,指明学生在接受教育方面有“平等的权利”,信息技术课堂中,也要让全体学生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所以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体现出平等接受教育这一要求。
4、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答:①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②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③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5、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熟悉学生学习和教学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师学习能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快速的做出响应;教师表达能力强,能够在课堂中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写作能力强,能够通过文字,记录、提炼教学经验;与学生、同事沟通能力强,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同他人进行实质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大型任务。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高中之间的衔接关系?
答: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常用软件的基础使用为主,能够给学生建立初步的信息技术认识,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某些内容不宜过深,也较难过于综合地全面认识信息技术。而高中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信息技术比较全面的了解后,逐步加深对个别领域的深入研究。所以初中阶段应在小学基础上,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认识,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对个别信息技术领域的认识,并增加一些新的知识领域,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2、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力?
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联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主要参考资料:《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其他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七套 标题为:教师招聘中学信息技术考试理论
一、填空题
1、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包括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
2、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选择使用。
4、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
5、初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手段有过程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纸笔测验;上机测验。
6、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 68 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 70% 。
二、选择题
1、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信息可以脱离载体而存在 B、信息是可以处理的
C、过时的信息不属于信息 D、信息都不能保存
2、对于计算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
A、外存储器的容量大,数据可以长期保存,但存取速度慢
B、防止软盘感染病毒的方法是经常对软盘格式化
C、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计算器,它体积微小,功能有限
D、计算机的CPU中主要包含了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三个部件。
3、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是( B )。
A、输出信息、处理与存储信息、收集信息
B、收集信息、处理与存储信息、输出信息
C、处理与存储信息、收集信息、输出信息
D、输出与处理信息、信息存储、收集信息
4、操作系统是一种( D )。
A、 为特定的用途而设计的软件 B、所有软件的总称
C、操作者直接接触的所有硬件的总称 D、系统软件
5、( D ) 奠定了现在计算机的结构理论。
A霍金 B爱因思坦 C牛顿 D冯·诺依曼
三、简答题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
答: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同时还要关注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地域差异,以及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提出了适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体现这一宗旨?
答:在义务教育法中,指明学生在接受教育方面有“平等的权利”,信息技术课堂中,也要让全体学生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所以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体现出平等接受教育这一要求。
4、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答:①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②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③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5、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熟悉学生学习和教学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师学习能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快速的做出响应;教师表达能力强,能够在课堂中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写作能力强,能够通过文字,记录、提炼教学经验;与学生、同事沟通能力强,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同他人进行实质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大型任务。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高中之间的衔接关系?
答: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常用软件的基础使用为主,能够给学生建立初步的信息技术认识,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某些内容不宜过深,也较难过于综合地全面认识信息技术。而高中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信息技术比较全面的了解后,逐步加深对个别领域的深入研究。所以初中阶段应在小学基础上,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认识,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对个别信息技术领域的认识,并增加一些新的知识领域,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2、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力?
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联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