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题 _________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参考答案】
元认知
第22题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
正迁移
第23题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认知能力差异
第24题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__________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
【参考答案】
布鲁纳
第25题 __________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参考答案】
布卢姆
第26题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_________三个要素构成。
【参考答案】
学习方法
第27题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__________和课堂社会环境。
【参考答案】
课堂物理环境
第28题 _________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参考答案】
个性心理特征
第29题个体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意识
第30题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答案】
集体
三、名词解释
第31题 诱因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第34题 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第35题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其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他们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他们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第36题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第37题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共8分)
第38题 联系实际论述教师的社会角色。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教师的社会角色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学习的指导者。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起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3)心理保健者。教师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当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者或保健者、辅导者的角色。
(4)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班级是学校里最主要的正式团体,教师要担当好班集体的各项活动的领导者。
(5)教育科研人员。教师要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
(6)家长代理人。当儿童进入学校后,心目中的权威就从父母换成了教师,所以教师要充当好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第39题 小林的父母很少照管他,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上课时总像是被霜打了的样子,从不主动回答问题,经常不交作业.对学习毫无兴趣,同学们对他印象不好,老师也不喜欢他,在教育方式上也多以批评、训斥为主。
请分析小林现状的危害,并提出改进意见。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小林的现状是习得性无助感的典型表现。
(1)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小林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自然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成绩。
(2)习得性无助的危害有:首先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使人变得抑郁、沮丧、无奈、绝望。其次,会严重削弱人的行为动机;使个体变得不思进取。再次,会使人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下降,产生极端行为。
(3)教师有效干预和纠正习得性无助的措施有:①积极评价学习,培养学生自控信念;②创设良好环境,营造和谐师生关系;③引导正确归因,进行有效策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