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地理教师招聘试题 >> 内容

高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规范系列(十一):交通专题

时间:2011-8-19 14:30:13 点击:

中学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十一):生态环境问题专题
⑴ 台 风
A.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 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B.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C.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
① 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② 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D.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⑵ 寒潮
A. 时空分布:
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B. 灾害特点:
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冻害等灾害性天气。
C. 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⑶ 厄尔尼诺
A.概念: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B.“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
① 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
② 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
③ 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秘鲁渔场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影响生态环境
C.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台风减少;
② 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 
③ 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④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⑷ 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气候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与厄尔尼诺同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
⑸ 地震
A.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B. 形成: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a. 震级大,破坏性大;         b. 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
c. 经济发达;                 d. 浅源地震;
e. 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     f. 诱发其他灾害等
C. 减轻灾害的措施:
a.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b. 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
c.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d.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e. 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
f. 加强国际合作等。
⑹ 温室效应问题:
例: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
A. 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B. 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a. 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b.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① 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 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c. 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 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② 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③ 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d. 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的灾害事件的增加];
e.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增加。
C. 产生原因:
① 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
② 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D.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① 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
② 植树造林,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
③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④ 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⑤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例1:试列举两个理由说明“温室效应”可能给人类带来好处:
          a. 农业生产的地区范围将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展;
b. 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的产量提高。
例2: 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以便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环保能力,通过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利于增强自身的节能和环保意
识,减少C02排放量,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例3:简要说明我国C02排放量大的原因,并谈谈我国控制C0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原因: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
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
利用新能源。
⑺ 酸雨问题:酸雨是指PH<5.6的各种降水
A. 形成条件:
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和湿润的气候
  例:我国北方冬季采暖消耗的矿物燃料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
主要原因是:北方降水少,酸雨频率小。
B. 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SO2
C. 酸雨带来的影响:
    ①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③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④ 危及人体健康。
D. 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
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
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例: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酸雨分布地区,试分析该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
            ① 该地区排放的酸性气体多,形成了重酸雨的地区。
② 南方低山丘陵区,酸性土壤,风速慢,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E. 十几年来,我国酸雨危害为什么越来越突出 ?
①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迅猛发展,由于现代工业起步较晚及追求经济效益的片面性,再加上治污经验不足等原因,环境污染严重;
② 西方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在投资的同时,也把污染转嫁到我国
F. 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① 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
② 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③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SO2气体制成硫酸。
  G.冬季我国东北地区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日本,而日本的酸雨危害却更严重,
其原因是:
      ① 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把东北地区大量酸性气体输往日本;
② 冬季东北地区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   
③ 日本气候海洋性显著,冬季降水相对较多,酸雨危害较重。
⑻ 臭氧层破坏(臭氧含量低于200DU,DU为多布森单位)
例:火地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
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
   A. 臭氧空洞的成因:
① 太阳活动等自然原因影响使平流层臭氧量减少(自然)。
② 人类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等物质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消耗大量臭
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人为);
B. 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
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 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从而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此外还会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造成一些生物灭绝,并使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
C. 南极地区的臭氧在9—11月含量最低(联系季节我国秋季)
D. 氯氟烃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引起这些
物质迁移的原因是:
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南极上空
E. 措施:①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
② 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③ 各国共同行动,加强国际合作。
⑼ 湿地问题:
   A.湿地的形成:
例:请解释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加拿大北部)形成沼泽地的原因。
①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② 纬度位置高,地处湿润地区,水分蒸发弱;
③ 地下有冻土层,阻滞地表水下渗。
例: 解释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原因:
      ① 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富;
② 地势高,蒸发小,高原环境有高原冻土的形成,水分下渗受阻,在相对平坦
和低洼的地区形成沼泽地。
B.湿地的功能和效益:
① 湿地的生态效益: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
他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
洪水、净化水质,防止自然灾害,具有调节区域气候作用;降解污染物。
②  湿地的经济效益: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③ 湿地的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中国有许多
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教育与科研价值。
可简化为:
①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② 保持水土,净化污染;
③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④ 沼泽还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景观旅游、教育科研等经济和科学价值。
C.我国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问题
          ①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造成中国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
          ② 湿地污染加剧,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也使水质变坏;
③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
④ 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
加剧;
⑤ 湿地保护投入不够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总之,我国湿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湿地的盲目开垦、环境污染及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这些威胁造成了湿地面积的减少和湿地功能的下降。
       例:19世纪和20世纪我国三江平原和美国都曾对其沼泽湿地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
简述对沼泽湿地的开发会导致什么后果?
会导致荒漠化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沿海的沼泽地的开发会导致风暴潮灾害、洪涝灾害频发,内陆地区的开发会使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严重后果。
D.采取措施
    ① 加强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
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
② 通过还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状况,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③ 通过实施宣教和培训工程,提高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意识。
例:三江平原的沼泽地不宜再开垦的原因是什么?(生态效益)
① 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② 调节气候、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
③ 丹顶鹤、天鹅等珍禽动物的栖息地;  ④ 沼泽植物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⑽ 水土流失问题:
区域一:黄土高原:
A.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② 地表植被稀少;
③ 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③ 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
④ 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
⑤ 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
B.主要危害:
① 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 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
① 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②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
④ 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⑤ 小流域综合治理。
D.治理的意义:
①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
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② 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
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A.南方低山丘陵存在的重大生态问题是什么?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
强取耕地与薪柴。
措施:  ① 封山育林;               ②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③ 革新炉灶,节省燃料;     ④ 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B.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
(单位面积流失土地的损失、表土的恢复能力、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① 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与产值较高
② 多石质山地,表土被侵蚀后很难再恢复;
③ 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C.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
① 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
② 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
③ 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D.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有什么特点?怎样治理?
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掺入砂子。
⑾ 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 过度樵采;            ② 过度放牧;
③ 过度开垦;            ④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
①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
② 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