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科学小品的一般知识。
2.使学生了解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3.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
4.让学生体会本文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文的结构方式。
难点:本文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教学设想
本课内容容易把握,要点是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以及文章文学情趣的分析和理解,前两点宜采用教师质疑,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教师予以评析、明确的方式进行;关于文学情趣这一点,略有难度,宜主要以教师讲析为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南方有一种非常有名的水果,它叫荔枝。大家不仅看见过,听说过,而且品尝过。今天,我们要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绍荔枝的。
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有《中国植物图鉴》、《鸟类概论》等专著,以及《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科普作品。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结合《高一语文优化设计》)
三、解题
1.南州六月荔枝丹
南州:生长的地域
六月:成熟的时间
丹:明艳的色泽
(结合课文注释①)
2.文体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属于说明文,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四、检查预习
请两位学生依次朗读,教师随时在黑板上写下学生读错的字。每个同学朗读后,教师均需对其朗读情况作三言两语的简要评定。
词语注音
红缯( ) 紫绡( ) 醴酪( ) 龟裂( )
龟甲( ) 蒂部( ) 渣滓( ) 贮藏( )
答案:zēng xiāo lǐ lo jūn guī d zǐ zh
五、分析课文
(一)课文结构
1.荔枝的形态和果实。(1-10)
① 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引出说明对象(1)
② 荔枝的外部形态 (2-5)
A 荔枝外壳构造(2)
B 荔枝外壳的颜色(3)
C 荔枝的形状(4)
D 荔枝的大小及重量(5)
③ 荔枝的果实(6-10)
A 荔枝的壳膜(6)
B 荔枝的果肉(7)
C 荔枝的贮运(8)
D 荔枝的果核(9)
E荔枝的花(10)
2.荔枝的生产情况(11-14)
A 荔枝的产地分布(11)
B 有关荔枝的专著(12)
C 荔枝的移植(13)
D 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 (14)
归纳:
外壳
形态 颜色
形态
荔枝的生态 大小
膜
肉
南州六月荔枝丹 果实 (贮运)
核
花
产地
荔枝的生产 品种
移植
发展
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有:A时间顺序:有先到后;B空间顺序:由表及里,由外及内;C逻辑顺序:由主要到次要)
(《高一语文优化设计》)
本文按照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合理地安排了文章的结构。请按题意填空。
1.课文第2至9自然段按( )的说明顺序写荔枝的果实,其中,第2至4自然段写荔枝果实的( ),第6至9自然段写荔枝果实的( )。
2.第10自然段写荔枝的( ),课文将这一内容安排在介绍果实之后,根据的是( )的说明顺序。
3.课文先写荔枝的( ),再写荔枝( ),也是按( )顺序进行说明的。这样安排符合我们对荔枝这种水果认识了解的一般顺序。
答案:1. 由表及里,由外到内 外部形态 内部构造
2.花 由主到次
3.生态结构 生产情况 由主到次
(二)说明方法
(《高一语文优化设计》)
课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诗句来说明有关荔枝的知识,试指出下列引诗的具体说明对象。
1.飞焰欲横天
答案: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2.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答案:荔枝壳膜的形状和颜色
3.红云几万重
答案:果实成熟时荔枝林的颜色和形态
4.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答案:荔枝不耐贮藏
5.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答案:古代历史上移栽荔枝的情形
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答案:唐玄宗时以飞马运荔枝供宫中享用的情形
7.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答案:古人对荔枝美味的赞颂
指出下列各段所用的说明方法。
1.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定义说明
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举例 比喻
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数字 比喻
六、总结
1.课文结构(包括说明顺序)
(见教案)
2.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科学性和文学性。
七.迁移训练
1.《高一语文优化设计》延伸阅读
2.高考真题
八.作业
用文艺性的笔调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出产的一种水果或其他特产,力求写出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