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职业能力特征:1实践性2稳定性3发展性4差异性
2.职业能力功能:1完善个人修养2提高职业威望3增强职业信心4提高工作效率5保证工作质量
3.中等学校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能力:1教学能力2教育能力3管理能力4科研能力
4.中等学校教师一般性职业能力:1信息能力2语言能力3交际能力4角色认知能力5心理调适能力6自我提高能力
5.心理学把人的一般能力分作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
6.加涅学习结果把能力分为五种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是加涅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7.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八个半智能是核心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博物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存在的智能(半)。
8.关注论的说法中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为:1关注他人阶段2关注自己阶段3关注教学阶段4关注学生阶段
9.角色认知论的说法中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分为1角色感性认知阶段2角色自我中心认知阶段3角色比较认知阶段4群体角色认知阶段
10.心境论的说法职业能力分为:1受挫与平静2稳定与自信3保守与低落4抱怨与退出
11.典型行为论认为职业能力分为1准备与模仿2积极上进3熟练应变4反思与革新5墨守成规6退缩与退出
12.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种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设计能力3教学实施能力4教学反思能力5组织研究性能力
13.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对各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手段等的领会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分析教材能力、了解学生能力。
14.教学认知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包括三方面1领会课程标准能力2分析教材能力3了解学生能力
15.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理解课程性质及课程基本理念2理解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3掌握内容标准4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16.教师分析教材的能力包括1正确理解教材的特点2深入分析教材内容3了解学生的能力
17.教材的重点有两层含义1.它是教材中最要、最基本的内容有价值的内容2.它在现实生活中广泛运用
18.了解学生的能力包括1从整体上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2了解作为独特个体的每个学生(1)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2)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3)了解学生个体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19.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课前对各种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法、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整合能力、教学策略设计能力、编写教案能力
20.教学目标设计能力包括(一)教学目标确定二分析学习背景三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包括1分析内容标准(首先教师在解读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标准,对此要认真分析,尽可能准确把握做到内容具体。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再结合本节的具体内容,确定具体教学目标。)2.分析学生的情况..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希望学生达到,就要考虑能实现的可能性问题,就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目标把内容标准具体化。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1分析学生知识的起点。2分析学生技能的起点3分析学生的态度
21.学习背景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设施.社会环境或组织机构等因素
22.陈述教学目标常犯的错误1把目标当作教师教学要求来写。2含糊不清.无法琢磨3只列出了教学内容的提要.主题.原则或概念等。
23.陈述教学目标的标准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2教学目标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测
24.整合教学内容是老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必须作的一项工作表现1教学内容心理化2肢解.重组教学内容
25.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
26.编写案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实用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创造原则5总结性原则
27.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课堂调控能力2实施教案能力3教学应变能力
28.课堂调控能力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一建立课堂教学常规,规范学生行为二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三运用注意规律调控教学四运用语言艺术调控教学五利用反馈信息调控教学
29.实施教案能力包括1按己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2按巳设计的板书,巳选择的方法和媒体进行教学3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
30.教学反思能力包括自我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和任务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
31.老师反思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内部自我对话方式二外显自我对话方式三同事讨论方式四行动研究方式
32.组织形容性学习能力是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的一种教学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创新教学设计能力、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能力、合作教学能力、综合管理能力
33.德育能力包括1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2正确评价学生能力3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
34.正确评价学生能力是指老师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标准,对学生整体素质做出客观评判能力要求一要力求评价客观公正1克服认知偏差(消除第一印象、克服心理定式、驱除晕轮效应、力戒近因效应)2做到恰如其分二要掌握灵活运用各种学生评价方法(一)刺激反映法(1系统的刺激2突然的刺激3模拟自然的刺激(二)现象本质法(三)效应本体法三要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内容的激励性和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35.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包括一、领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二、明确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三、掌握思想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四、清楚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原则五、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36.说服教育法包括一语言文字说服二事实说服教师在进行说服教育时注意以下几点1老师要懂理2老师要通情3教师要善言
37.榜样示范法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树立的榜样要有时代感、真实感和可接受性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要简单模仿。三调动学生学习榜样的积极性、主动性
38.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老师要进行情感陶冶时注意以下几点一老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39.实际锻炼法大体可以分为一学习活动的实践二完成具体任务的实践三执行制度的实践
40.品德评价法有三种方式一奖励二惩罚三操行评定
41.自我教育法经过自我认识、自我驱动、自我控制、自我发展四个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老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指导一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与动机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习惯三帮助学生掌握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42.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挫折心理、性心理、考试心理、个性心理等个性心理缺陷包括自卑、嫉妒、虚荣
43.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包括一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二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症状三明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四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五掌握一些心理引导的技术
44.做疏导就力求三到一是情到二是言到三是眼到
45.组织课堂发言和课堂练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意识和习惯;其次应该给学生课堂发言制定规则;最后老师要讲究向学生提问和回答学生问题的方法
46.课堂分组活动一要确定分组方法,坐次安排;二要考虑学生学习要采用形式,如是否需要安排中心发言者、使用练习材料等;三要督促学生全员参与活动;四要控制进程;五要认真总结,提高小组活动质量与效果;六要考虑学科特点,音乐、体育、美术课程语文、数学、外语课程的分组形式要各自特点,应避免流于形式。
47.学校体育管理能力包括一了解体育工作的法规二按照体育合格标准开展工作三组织好“一课”、“三操”“两活动”“一课”是体育课,“三操”是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两活动”是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经验表明组织好“一课”、“三操”、“两活动”一是要有相应的体育知识,以适应指导学生正确活动的需要;二是要有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三是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以使这些集体活动得以正常开展起来;四是要有规章制度,善于利用制度的力量保证活动的规范性和经常性,并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最后,要把握好组织学生体育活动的几项麦则这些原则是全面发展原则、增进健康原则、全员参加原则、因人制宜原则。
48.卫生工作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卫生二是体育卫生三是劳动卫生四是生活卫生五是心理卫生,
49.心理健康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一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0.学生日常形为管理的方法一老师本人熟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并向学生生动的讲解各项规定和要求。二是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熟练地记住各项规定和要求。三是训练学生按照规范做事,并养成习惯。四是平时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纠正不合规范的行为。五是培养学生之间相互提醒的习惯,形成以遵守《中学生日常形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为荣的风气。六是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校外的情况。七是认真开展批评、表扬和奖励,树立遵守《中学生日常形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
51.管理好一个班级要有以下能力一是建立班集体领导核心二是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三是解决学生个别问题四是协调校内关系、学生家庭及所要社区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52.老师必备的能力是科研能力,老师科研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老师以科学工作者的态度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用科学研究的程序、方法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三是以改进工作效果为目的,将教育工作与科研工作结合一体四是强调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研究合作。五是强调教师科研是教师成才之路
53.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之父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他们出版了《实验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杂志》是现代教育科研产生的标志
54.科研道德规范的内容一是学生的身心和利益不受损害。二是尊重学生的权益。三是尊重学生的名益权。四是应该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
55.什么是文献查阅及其作用?选择课题时和课题选定以后,都要翻阅一下报刊、杂志,或者读读书,这就是文献查阅了。作用:一是避免重复研究二是思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能性三是思考课题研究的假设四是思考课题研究的方法。
56.文献资料检索知识有哪些?一是要知道检索途径即到哪去找资料。二是要懂得资料的类型。三是懂得使用检索工具,知道书目、索引是检索文献资料的基本工具及他们的使用方法。四是知道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
57.文献检索的原则:一是要有“做冷板凳”精神。二是要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三是要注意资料的质量。四是安排足够的时间。五是要有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
58.实施研究计划的主要工作是:控制研究工作进程、收集与整理资料、写作论文或报告。
研究报告的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题目页2、摘要页3、引言4、方法5、结果6、讨论7、注释8、参考文献9、附录。论文的结构由题目、署名、中英文摘要、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几部分构成。
59.信息的分类:按其作用范围把信息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按对人们的意义可分为有用信息、干拢信息与冗余信息。
60.教师获取信息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关于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信息;二是学科专业信息;三是教育专业的信息。
61.中等学校老师的信息能力应侧竽重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递能力。
62.老师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包括自然信息资源和人工住处资源。故可供中学教师利用信息资源有学生、教师、学校的资料室、图书馆、阅览室、所在地的图书馆,互联网等。
63.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类、索引类、文摘类三部分组成。计算机检索包括光盘数据库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和互联网信息检索。
64.查找文献一般应该按照下列过程进行:一是提出问题二是选择检索工具三是确定检索途径四是确定检索方法五是按线索查找六是索取文献七是阅读文献。
65.教师的现场收集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判断信息需求及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能力二是观察学生和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66.中学教师的信息理解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识别教材信息含义。二是读懂学生方面信息的能力三是评价判断住处的能力。
67.中学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概括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分类能力。二是信息统计与分析能力。三是信息重组能力。四是信息编辑加工能力。五信息存取能力。
68.信息传递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利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的能力。二是利用书面传递信息的能力。三是利用形体语言传递信息的能力。四是利用教学媒体传递信息的能力
69.教师语言的特征:一是科学性,二是规范性,三是教育性,四是启发性,五是激励性,六是审美性。
70.教师语言能力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二是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三是影响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
71.教师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二是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三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72.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有声语言)、身体语言等几种类型。
73.教师书面语言能力的要求体现在:1,注意遣词、造名和修辞。2,注意字迹正确、规范。3,注意板书设计。4,注意评语设计。
74.教师的评语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1是肯定型评语2是欣赏型评语3是指导型评语4是征询意见型评语5是交流型评语。
75.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有哪些?一是注意准确规范,二注意通俗易懂,三注意清晰简明,四注意逻辑性和针对性。五注意语调、语速与节奏。
76.教师身体语言的作用、种类及要求:作用:一,可以帮助组织教学二、可以增进师生感情三、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四、可以突出教学重点。五、可以调控教学进程。种类: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指那些动态的、有形的手势语言和表情语言;另一方面是指静态的、无形的体态语言,即老师的修养、风度与学生交往的距离。主要有手势语言、体态语言与表情语言三个方面。对手势语言的要求是:1手势应适量、适度、适时。2手势应自然、得体、大方。对体态语言的要求是:1举止要恰当2距离要适宜。对表情语言的要求是1目光2表情
77.沉默的作用:一具有信号功能。二具有评价功能。三具有教育功能。四具有教育功能
78.如何暗示:一设置能够诱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外部环境。二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采用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单项或综合的艺术形式配合教学进行。三教师还要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性格及他们表现做出相应的反应,要使用一些鼓励话语和表情,这样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给他们学习信心。
79.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四个方面: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反思能力。
80.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基本原则:一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保持良好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四养成良好的谈话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