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心智技能的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11.心智技能的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有哪些?
12.心智技能的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有哪些?
13.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四、论述题。
1.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
2.论述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关系。
3.试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4.论述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5.根据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谈谈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哪些事项。
6.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
7.李老师认为,学习就是理解加练习,所以平时她很重视学生的作业量。但是,她发现班上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老是有很多错别字,每次把错字都用红笔圈出来,并要求学生更正,但是效果不明显。李老师又要求该学生把错字罚抄10遍,谁知在这周的作文里,这些已被重罚了的错别字又出现了。你怎么理解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D 5.D 6.C 7.A 8.B 9.A 10.C 11.C12.C 13.C 14.A 15.C 16.C 17.D 18.D 19.13 20.B 21.C22.B 23.D 24.D 25.D 26.D 27.A 28.A 29.B 30.C 31.A32.A 33。D 34.D 35.C 36.C 37.D 38.B 39.B
二、填空题
1.断续性操作技能 2.调节 3.内部反馈 4.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5.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 6.同时性 7.原型定向 8.自我调节机制 9.结果反馈 10.操作技能 11.粗放型操作技能 12.前提条件 13.有关操作动作本身 14.自动化 15.认知 16.练习 17.程序性知识 18.分散练习 19.操作整合 20.图式 21.内化 22.程序性 23.操作 24.联结阶段 25.原型操作 26.模糊性 27.外部反馈 28.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29.展开性30.稳定 31.智力 32.原型定向 33.动作技能 34.开放型 35.操作定向 36.动作方式 37.实际动作 38.概括化 39.动力定型 40.动作概念
三、简答题
1.(1)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技能不是一般的随意动作或无规则的动作,他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3)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所以说技能学习是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2.(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系列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知识学习所要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及怎么样(陈述性知识)、做什么及怎么做(程序性知识)等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技能学习所要解决的是完成活动要求的动作会不会及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即会不会做及做得怎么样的问题。
(3)知识和技能联系紧密,广义的知识将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也包含其中,泛指人们所获得的经验,技能的获得要以知识获得为基础。
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2)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3)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4)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4.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的动作产生;(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5.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2)动作结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6.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3)动作控制。动作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4)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7.培养操作技能要做到:(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8.练习曲线的共同趋势:(1)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2)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即练习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4)存在个别差异。
9.有效的操作技能的模仿和练习应当遵循的条件:(1)模仿和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2)练习方式上,做到各种方法综合使用;(3)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分配应当合理;(4)练习中要及时反馈;(5)注意克服练习中的“高原现象”。
10.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必须要做到:(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2)要使学生了解围绕着各个动作的结构而形成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5)教师可以用复述动作要领的方法来检查原型定向的学习成效。
11.在原型操作阶段,教师必须要做到:(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即学生要依据心智活动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系列,以一定顺序做出;(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12.在原型内化阶段教师应注意:(1)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再逐步转向内部言语;(2)开始时,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再依据活动的掌握程度简缩;(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对活动的方式进行概括;(4)要注意适时地实现转化。
13.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1)从心智活动的方式看,心智活动的各个环节联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从心智活动的调节看,心智活动已经不需要意识的过多控制就能自动进行;(3)从心智活动的品质看,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等都大为增强。
四、论述题
1.(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形象映像;(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指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2.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1)操作技能是外显的操作活动,心智技能是在头脑中进行的内隐活动;(2)操作技能的操作对象是具体的客观事物,心智技能的操作对象是头脑中的观念和映像;(3)操作技能始终是连贯的,各环节缺一不可,而心智技能一旦形成,一环一环的推理过程则被高度压缩和简化的直接提取所取代,即心智技能具有简缩性。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1)操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2)心智技能要通过操作技能表现出来,在有些活动中,很难将两者严格区分开来;(3)这两种技能的形成都与个眭特征有关,镇定、灵活、勤奋、认真、责任感等都有助于技能的形成。
3.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操作定向阶段。是指学习者对所学技能有了初步认识,了解系列动作的方式,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像;(2)操作模仿阶段。学习者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并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3)操作整合阶段。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4)操作熟练阶段: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协调、完善、自动化的水平。
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1)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明确活动的方向;(2)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3)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4.(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他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他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三个阶段。
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加里培林学派所划分的阶段,有的可以合并,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明确活动的方向。教师应注意:(1)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使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完整的映像;(2)让学生了解围绕着各个动作的结构而形成的
各种规定的必要性;(3)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教师应注意:(1)让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采用变式加以概括;(3)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适时地向下一阶段转化; (4)动作的执行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教师应注意:(1)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再逐步转向内部言语;(2)开始时,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再依据活动的掌握程度简缩;(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对活动方式进行概括;(4)要注意适时地实现转化。
6.对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有效地进行分阶段练习。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训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练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都要考虑到怎样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概括的定向映像;(3)熟练掌握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
7.(1)学生的罚抄行为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不是练习行为;(2)练习指以掌握某种技能活动方式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3)练习是指有意练习,即练习者抱有改进其作业水平的目的,而且这种练习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4)学生在罚抄过程中,仅仅是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也就没有有意识地纠正,不属于有意练习,所以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