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心智技能
B.演讲技能
C.驾驶技能
D.操作技能
24.操作动作符合规范要求,符合动作原理。无论是在动作的力量、速度、幅度还是结构等方面都符合标准。这是指操作动作的( )。
A.合法性
B.客观性
C.适应性
D.精确性
25.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26.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27.在原型内化阶段,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言语的( )。
A.动作效应上
B.动作本身
C.对动作的认知
D.利用言语来标志练习
28.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 )。
A.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B.学习应循序渐进
C.防止过早出现疲劳
D.先要有准备动作
29.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部分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
30.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31.在演示加法运算时,使学生知道这种运算的目的就是求几个数量的和:知道运算的客体就是事物的数量;知道运算的操作程序(步骤次序)及方法(运算的方式)。按照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阶段理论,这属于( )。
A.动作的定向阶段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C.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动作阶段
D.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32.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33.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34.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不平衡现象
B.不协调现象
C.停顿现象
D.起伏现象
35.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结构来看,具有(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36.心智技能的执行具有( )。
A.外显性
B.展开性
C.内潜性
D.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