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3.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论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4.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哲学 B.宗教
C.政治法律思想 D.国家政权
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6.1983年10月,中央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政府,中央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取消了粮食统购统销制度 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C.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化生产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
8.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 )。
A.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 B.基层农民负担
C.实行农业市场化 D.发展科技与教育
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
A.改革与开放
B.发展生产力和按劳分配
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D.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0.邓小平围绕( )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为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和平与发展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11.当前全球关注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 )。
A.贫困、失业和人权 B.贫困、失业和民主
C.贫困、人权和民主 D.贫困、失业和社会分化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存在 B.物质利益的差别
C.生产力状况 D.劳动就业的需要
1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的关系是( )。
A.搞好宏观调控,微观自然搞活 B.完全对立,不可兼得
C.相辅相成,互相统一 D.微观搞活等于搞好了宏观调控
14.“五个统筹”中,“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 )。
A.鼓励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实现现代化
B.把握“两个大局”,促进共同发展
C.充分发挥沿海地区优势,实现我国工业化
D.东西部地区同时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15.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与诉讼有关的决定,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复议期间( )。
A.暂停决定的执行 B.不停止决定的执行
C.当事人可申请停止决定的执行 D.人民法院可依职权决定停止决定的执行
16.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中有仲裁条款,后来发生纠纷,双方即按照合同申请仲 裁,在仲裁中,甲公司认为仲裁委与乙公司存在不法行为,导致自己在仲裁中失败,遂向法院起诉,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以仲裁委为被告提起诉讼
B.以乙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
C.以乙公司和仲裁委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
D.以乙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并将仲裁委追加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17.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在公开开庭时出示的证据是( )。
A.有关国家秘密的 B.有关商业秘密的
C.有关个人隐私的 D.有关个人经历的
18.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有关送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张丽和刘兵的离婚诉讼以调解结案,人民法院在送达调解书时,对张丽适用留置送达
B.A市人民法院欲将判决书送达B市的张杰,其可委托B市人民法院代为送达
C.甲市C区人民法院欲将判决书送达赵宇,后得知其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则人民法院可以公告送达
D.受送达人钱小正在被劳动教养,则人民法院可通过其所在劳教所转交
19.下列民事案件中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是( )。
A.王某诉赵某债务纠纷一案,起诉时赵某不知去向
B.李某诉王某授权纠纷一案,在按普通程序审理过程中发现该案事实清楚,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法院认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李某也同意用简易程序审理,但王某不同意
C.刘某诉郭某归还所欠房租款400元,有欠条为据
D.陈某诉罗某合同纠纷一案已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终结,现被发回重审
20.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哪项情形不适用延期审理?( )
A.某甲诉其养子某乙要求其给付赡养费,在开庭审理当天,某甲突然发病住院未能出庭
B.某甲诉其养子某乙要求给付赡养费,在开庭审理当天,某乙因觉得理亏未敢出庭
C.甲公司诉乙公司要求给付违约金,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甲公司发现审判长与乙公司负责人是好朋友,遂提出回避申请
D.甲公司诉乙公司要求给付违约金,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双方对一书证发生争议,要求进行笔迹鉴定
21.下列哪项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
A.原告与其代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B.证人与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
C.原告律师与被告律师之间的法律关系
D.人民法院与指定的鉴定人之间的法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