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公务员考试网
首页 浙江公务员 福建公务员 江苏公务员 广东公务员 江西公务员 安徽公务员 北京公务员 上海公务员 天津公务员 湖南公务员 湖北公务员 河南公务员
河北公务员 海南公务员 重庆公务员 贵州公务员 辽宁公务员 吉林公务员 山西公务员 广西公务员 云南公务员 陕西公务员 甘肃公务员 青海公务员 四川公务员
山东公务员 内蒙古公务员 黑龙江公务员 宁夏公务员 新疆公务员 西藏公务员 面试真题 笔试真题 考试大纲 考试经验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教师招聘
国家公务员考试  广州公务员考试  广州公务员考试  最新公务员考试信息 最新教师招聘信息  最新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务员面试资料 >> 公务员面试真题 >> 内容

07年1月17日国家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详解

时间:2013-12-9 21:23:50 点击:

1、互联网发达,有人认为能代替报纸,有人认为不能,你认为呢?

  分析:这是对热点评论题,是考察考生对热点时事的看法。这种考察方式,实际上在公务员考试中是很常见的,其现实意义也是很大。为什么呢?因为目前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而我们国家目前又是一个正处于快速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说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出现新的事物、新的问题。在看来,实际上我们国家虽然还存在许多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的政府去解决,需要我们的公务员去思考。但问题不断出现的根源实际上并不出在人的身上,即我们的政府已经做得很好,公务员队伍也在努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但社会的变化太快,问题解决的速度总是会滞后于问题出现的速度,而且社会问题往往又是不可预测,而且新的社会问题对我们而言,对于公务员的而言,都是陌生的。而对于陌生的、不熟悉的社会问题,我们肯定不能回避,肯定要解决它,而如何解决呢?第一步当然就是要了解它,而了解它需要做什么?除了收集信息和资料,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而本道面试题目中,要求考生做出评论实际上就是一种分析。

  那么如何分析呢?对于互联网而言,实际上我们首先应该清楚将其定性为一个新生的事物,而报纸呢?则是一个已存在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已存在了很久的一个事物。那么,或许说到这里,会有许多考生告诉:“那事情不就很明了吗?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那我们就应该认为互联网能代替报纸,况且题目已经说明了前提,那就是现在‘互联网发达’嘛。”但这里,请各位考生注意的是,诚然,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这道题目回答的关键却是要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报纸是否已到了应该被代替的时候。

  2.即使是报纸应该被代替,那么什么时候会被代替呢,是在“互联网发达”的现在?还是未来?

  3.即使是报纸应该被代替,那么一定是由互联网代替吗?还是由别的事物代替呢?

  4.假如报纸还不能被完全代替,那么报纸的某些功能,或某些报纸原有的覆盖领域能否被其他事物所取代呢?

  对于第一个问题,即报纸是否已到了应该被代替的时候,的观点是,报纸业目前还没有到被淘汰的时候,因为虽然报纸受到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但仍然还是健康的行业,而且仍然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报纸仍然在被大众所接受,而且也不存在整体上的经营危机。如果说有部分报纸企业经营由于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而出现问题,甚至倒闭,认为这仍然是一个少数的现象,正如题中所说的“互联网发达”,在“发达”之下也同样有许多不发达的方面,如互联网的经营也存在亏损问题,也存在难以监管等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报纸还没有到应该被代替的时候。

  对于第二个问题,即报纸什么时候会被代替的问题,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目前”不会被代替,那么未来呢?首先我们要看两个事物(即报纸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目前报纸已经比较成熟,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而互联网呢?拥有巨大的潜力,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可以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互联网还不能够代替报纸。

  对于第三个问题,即使是报纸真的应该被代替,那么一定是由互联网代替吗?这里是存在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因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互联网还不能够代替报纸。而对于“不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则无法作出任何的预测。

  对于第四个问题,即报纸的某些功能,或某些报纸原有的覆盖领域能否被其他事物所取代的问题。在这里要辨证地看,在过去,报纸可以说是一种主要的“信息传递媒介”,甚至是唯一的“信息传递媒介”。而现在,这一功能已不在是唯一的了,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已渐渐地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可以说和报纸一样承担了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的功能,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报纸的某些功能,或某些报纸原有的覆盖领域已经被其他事物(电视、网络等)所取代,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局部的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这就是解答这个问题时最重要的一个点。

  参考答案: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人认为能代替报纸,有人认为不能。我的看法是,现在由于互联网具有如传递信息快、信息量大、阅览方便等许多的优点,所以报纸的某些功能,或某些报纸原有的覆盖领域已经被网络所取代,但报纸仍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原因如下:

  一、对于目前来说,虽然报纸受到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但仍然还是健康的行业,而且仍然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报纸仍然在被大众所接受,而且也不存在整体上的经营危机。因此,现在报纸还没有到了应该被代替的时候

  二、对于未来而言,由于目前报纸已经比较成熟,而且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从趋势发展上,报纸的发展从目前的情况分析,还不存在任何潜在的被替代的危机。而互联网虽然具有巨大的潜力,表面上看似乎在未来可能取代报纸,但由于其本身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可以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互联网还不能够完全代替报纸。

  综上所述,我认为目前报纸只是在“局部领域”被互联网所取代,而不是“全部”。报纸仍然是目前以及将来的一种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

2、刚近单位,同事对你冷淡,对你不信任,导致你工作热情不高,怎么办?

  分析:首先请大家关注这道题目限定的时间点。我们从题目中可以知道时间点是“刚近单位”,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刚近单位”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实际上,“刚近单位”的“我”,第一个面对的就是对工作单位中的“同事”是“不熟悉”的,而彼此之间的“不熟悉”很多时候主要会体现在——“没有共同的话题”,很多时候“聊天”、“谈话”甚至可能会有“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缺乏语言上的沟通是否会形成一种“冷淡”?答案是可能的。说到这里,或许大家就能明白题目中所说的“同事对你冷淡”这一现象了。而在这里,戴斌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主观”地去认为,“同事对你冷淡”是因为对方不欢迎你,不喜欢你。这是一种近乎“推卸责任”的想法,大家要明白,没有人会在“刚近单位”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任何“刚近单位”的人都存在与单位的同事相互熟悉,相互了解的过程,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因此,坦然地面对初期的“冷淡”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初期的“冷淡”是不可怕的,永远的“冷淡”才是需要去避免的。而说到这里,或许有考生会问:“,如何去改变初期的”冷淡“呢?”在这里,的观点是,要主动地与单位的同事进行沟通,通过自己对前辈的“礼貌”表现,通过不记得失地工作的态度,逐步地赢得同事们的“理解”、“接受”乃至“喜欢”,这样一来,“冷淡”自然就不存在了。

  至于“对你不信任”的问题,这里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客观的原因主要在于“刚近单位”的“我”在不熟悉单位业务的前提下,很多事情可能“做不好”似乎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所以会让同事出现“不信任感”,这是由于本人对“事”的不熟悉而产生的“不信任感”。而主观的原因则在于另一种“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源于对人的不熟悉,同事不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可以做好哪些事情等等。因此,认为要消除“同事对你的不信任”,需要“双管齐下”,既从客观的原因着手,努力熟悉单位的新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和人的交际环境)以及单位的业务,以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赢得同事们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从主观的原因着手,多与同事们沟通,适当地体现自己的特长,在有机会体现自己“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机会,这种“把握机会”不是要“急于表现自己”,而是“在机会面前,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去做”

  对于“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这里认为主要在于——缺乏“成就感”,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为什么呢?一个人的“工作热情”不高,很大程度源于没有“工作的动力”,而这种“工作的动力”需要的是“成就感”,只有不断获得获得“成就感”,才能“愿意”、“乐意”地去从事自己的工作,才会“主动”地完成各种工作任务。因为人是需要被“认同”才会有“动力”的。如果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当然会导致“工作热情”不高。那么,如何去获得“成就感”呢?这里涉及三方面:一是要努力争取“机会”,“成就”的来源于“机会”的给予;二是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既能使得自己把握好所拥有的机会,也能使别人更信任自己从而获得更多机会;三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机会往往与能力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能力越高机会自然就越多。

  参考答案:如果我刚近单位时,由于同事对我冷淡和不信任,导致我工作热情不高,对此我的看法是:首先我是一个“刚近单位”,由于对工作单位中的“同事”的“不熟悉”的,在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彼此之间“没有共同的话题”而缺乏语言上的沟通,从而导致一种“冷淡”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我会主动地与单位的同事进行沟通,尊重单位的前辈,工作时要不记得失,端正工作态度,逐步地赢得同事们的“理解”、“接受”乃至“喜欢”,这样一来,“冷淡”自然就不存在了。

  至于“同事对我的不信任”的问题,这里客观的原因在于“刚近单位”的“我”在不熟悉单位业务的前提下,很多事情可能“做不好”,所以会让同事出现“不信任感”, 主观的原因在于同事对我的不熟悉,刚开始同事们不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可以做好哪些事情等等。所以我认为要消除“同事对你的不信任”,需要“双管齐下”,既从客观的原因着手,努力熟悉单位的新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和人的交际环境)以及单位的业务,以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赢得同事们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从主观的原因着手,多与同事们沟通,适当地体现自己的特长,在有机会体现自己“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机会,同时在机会面前,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去做工作。

  对于“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在于——缺乏“成就感”。因为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就会导致“工作热情”不高。对此我认为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努力争取“机会”,因为“成就”的来源于“机会”的给予;二是端正态度,因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既能使得自己把握好所拥有的机会,也能使别人更信任自己从而获得更多机会;三是要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机会往往与能力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能力越高机会自然就越多。

3、要你组织个下岗工人调查,你如何组织这个调查?

  分析:这又是一道活动组织题,请大家先关注这道题目的活动对象:“下岗工人”,对于活动对象,我们首先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这个调查的目的可能是什么?

  从正常的角度来说,组织“对下岗工人的调查”目的就是要帮助下岗工人。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下岗工人在哪些方面需要获得帮助。那么请大家展开思维:

  首先我们会想到,下岗后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经济上的困难,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下岗后所获得的社会帮助来源于哪些方面,收入来源哪些方面,下岗后的收入有多少,是否足够,不够的话还缺多少等等。

  其次,就是如何尽快结束“下岗”的状态,重新找到工作。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下岗的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约下岗工人重新上岗,如何帮助下岗工人提高就业能力等等。

  再次,就是一个心理的问题。坦诚地说,没有人会愿意下岗,没有人能在下岗时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时,社会对下岗工人的帮助除了物质上,还应该在精神上有所体现,给予下岗工人更多社会关怀、重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么在我们的调查表中就要有心理方面的内容,要了解下岗工人心中所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2.如何开展调查?

  这里就涉及到调查的有效性问题。这里实际上有三个难点:

  一是调查只可能针对一部分下岗工人,而不是全部,如何合理地选择和确定受访对象及受访范围,将直接影响调查的有效性。对此,认为应该遵循以下的大原则:调查面要广。不要集中对一个工厂甚至是一个区域的下岗工人进行调查,而是要把面铺开,尽可能多地扩大范围。

  二是如何让受调查者如实地反映心中所想,这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受调查者认真地、如实地填写调查表格,很可能会收到“废票”甚至是“错票”(指反映“相反”民意的调查表格)。对此,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大原则:首先,要随机。万不可接受某些“事先安排”的受访对象。其次,要匿名。匿名有利于消除受访者的疑虑,使其可以畅所欲言。再次,就是要单独面对受访者。受访者只有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真实表达个人看法。

  三是如何找到“下岗工人”。这里我们要明白的是,“下岗工人”已经“下岗”,不像“在岗工人”那样集中在统一的工作场所,方便调查表格的派发。这里认为首先是充分利用单位原有的“员工档案”,通过原有的联系方式找到“下岗工人”。其次是调查表格派发的形式要多样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街头派发”“人力派发”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告知、邮寄派发、电话访问、网上调查、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来全方位地让广大知道、了解本次调查。

  3.如何让下岗工人支持该次调查?

  这里的关键点是要让广大下岗工人相信调查的有效性,相信调查将有利于帮助其解决问题。坦诚地说,在的脑海中,实际上对于这类的调查最害怕的不是如何展开,而是如何避免其“流于形式”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许多发达国家,有许多类型的“调查”,而任何的调查目的都是针对“社会中所存在的现象或问题”,调查是为了了解,调查是为了寻找“依据”, 调查是为了更好地做出决策。从这个角度看,调查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因为任何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实际上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都需要“依据”。在本道题目中,让下岗工人支持该次调查的关键是要结果透明化,让大众知晓“社会现实”,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只有这样,下岗工人才能相信并支持该次调查。

  好了,分析完上面的几个关键问题后,我们可以转入对“调查流程”的分析了。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首先是确定好计划书。然后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上级部门同意后开展调查工作。第三步是组织人力进行调查。第四步是收集调查问卷,做相关的统计汇总的工作。第五步,是汇总资料后,形成调查报告,向上级部门及相关领导汇报。征得上级同意后,可以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

  参考答案:

  (一)如果由要我来组织个下岗工人调查,首先从流程上我会这样安排:

  第一步是确定好计划书。

  第二步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上级部门同意后开展调查工作。

  第三步是组织人力进行调查。

  第四步是收集调查问卷,做相关的统计汇总的工作。

  第五步,是汇总资料后,形成调查报告,向上级部门及相关领导汇报。征得上级同意后,可以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

  (二)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增强调查的有效性,在制定调查表时,我会考虑以下方面:

  (1)应把下岗工人下岗后所获得的社会帮助来源于哪些方面,收入来源哪些方面,下岗后的收入有多少,是否足够,不够的话还缺多少等等列入表格中。

  (2)要设定一些调查项目去了解下岗的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约下岗工人重新上岗,如何帮助下岗工人提高就业能力等等。

  (3)在我们的调查表中要有心理方面的内容,要了解下岗工人心中所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三)对于如何开展调查,我的观点是:

  (1)不要集中对一个工厂甚至是一个区域的下岗工人进行调查,而是要把面铺开,尽可能多地扩大范围。

  (2)开展调查,首先要随机,万不可接受某些“事先安排”的受访对象。其次,要匿名。匿名有利于消除受访者的疑虑,使其可以畅所欲言。再次,就是要单独面对受访者。受访者只有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真实表达个人看法。

  (3)要充分利用单位原有的“员工档案”,通过原有的联系方式找到“下岗工人”。其次是调查表格派发的形式要多样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街头派发”“人力派发”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告知、邮寄派发、电话访问、网上调查、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来全方位地让广大知道、了解本次调查。

  (4)调查结果要透明化,让大众知晓“社会现实”,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只有这样,下岗工人才能相信并支持该次调查。

4、黄金假期,游乐园人满为患,排队买票骚动,怎么办?

  分析:首先请大家先关注题目中的虚拟时间段——“黄金假期”,对于“黄金假期”来说,在我们大众的心目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时间段呢?应该说是一个快乐的、轻松的时间段,大家都会“出来”“玩”的一个时间段,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出现“游乐园人满为患”的现象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现在问题是题中要求考生去解决一个“正常的现象”,恐怕是一个难度不小的事情。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请考生们注意,对于答题者来说,对于“正常的现象”是不可能想到对策去解决它的,因此我们答题时是不需要去“想办法”解决“游乐园人满为患”的问题,因为“正常的现象”不可能被解决,除非取消“黄金假期”。而考生需要重点解决的是什么呢?是后面的问题——即“排队买票骚动”的现象,实际上如果还要继续细分,应该说“排队买票”都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为什么?因为假期必定“人多”, “人多”就必须“排队买票”。因此,我们对这个题目细分后,需要解决的就只有“骚动”的问题。或许说到这里,很多考生会觉得在做不必要的细分,但是我们在答这道面试题目的时候,细分到只讨论“骚动”这个问题,实际上有利于我们正确的分析的。

  以下让我们来分析出现“骚动”的几种可能性:

  1、排队秩序出现了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加派工作人员维持排队秩序。

  2、售票的窗口、网点太少了或售票人员不足,导致人流无法散去。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增加售票人员,或新开临时售票点等方式加快购票人流的疏散。

  3、买票的群众与游乐园的工作人员发生了冲突。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首先教育自己的工作人员先保持克制,要耐心对群众作出解释,对实在无法平息心情的群众,可采取请其到办公室详谈解决的方式,暂时将“矛盾”与排队人流“隔离”开来,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扩大。

  4、买票的群众中出现了身体不适的问题。比如排队太久,有人晕倒了。或比如人太多了,有人在人群中摔倒了。对于这种情况,应该立刻安排工作人员对身体不适的群众做紧急治疗,并马上联系救护车将身体不适的群众送往就近的医院。

  5、出现游乐园限制群众入场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实际上香港迪斯尼乐园就曾经限制过入场的群众人数,而当时许多拟入场的群众甚至还是持有有效门票的游客。对于这种情况,群众的愤怒是可以想象地到的。出现的“骚动”也是最严重的。对此,要解决当时的混乱情况,一方面要耐心地解释,让群众理解游乐园是为游客安全着想而限制入场的群众人数;另一方面应该是安排紧急的补偿措施,如允许群众退票或承诺在未来的闲暇时间段给予受影响的游客优惠等。

  参考答案:如果在黄金假期,游乐园人满为患,排队买票出现“骚动”,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加派工作人员维持排队秩序。

  2增加售票人员,或新开临时售票点等方式加快购票人流的疏散。

  3如果出现买票的群众与游乐园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的情况。应该首先教育自己的工作人员先保持克制,要耐心对群众作出解释,对实在无法平息心情的群众,可采取请其到办公室详谈解决的方式,暂时将“矛盾”与排队人流“隔离”开来,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扩大。

  4如果买票的群众中出现了身体不适的问题,应该立刻安排工作人员对身体不适的群众做紧急治疗,并马上联系救护车将身体不适的群众送往就近的医院。

  5如果由于人数过多而出现必须限制群众入场的情况。一方面要耐心地解释,让群众理解游乐园是为游客安全着想而限制入场的群众人数;另一方面应该是安排紧急的补偿措施,如允许群众退票或承诺在未来的闲暇时间段给予受影响的游客优惠等。

  5、你是计算机专业的,是领导秘书,单位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不畅,效率低下,你怎么办?

  分析:对于这道面试题目,的观点是,这实际上是一道矛盾的处理题。那矛盾是什么呢?这道面试题目所隐含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而是一个事实间的矛盾问题。这里首先讲到考生的模拟身份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应该是能够“发现”在单位中存在“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不畅,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是应该“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的。但问题的关键是,考生的模拟身份除了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是“领导秘书”,事实的矛盾就出在这里。为什么?领导秘书的职责是什么呢?是协助领导做好各种基础性的工作,而“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不畅,效率低下”这一情况的改进,实际上并不是领导秘书的职责所在,即某种意义上来说领导秘书“不需要”做这个事情。说到这里,是否就意味着作为“领导秘书”的考生什么都不需要做呢?其实也不然。因为虽然该问题“不需要”领导秘书去做,但领导秘书是有义务将这一情况“告知”领导的,同时考生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同时又是领导的助手,实际上完全可以将自己所知道的或所想到的各种解决对策提供给领导作为“参考”。总之,考生不能“不作为”,不能“事不关己,己不操心”;但也不能“乱作为”,不能“越权作为”。 模拟身份是“领导秘书”的考生,应该要做的是牢牢地记住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所在,“恰到好处”地实施自己的行为。

  参考答案:如果我是领导秘书,由于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假如发现单位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不畅,效率低下,我会这样处理:首先,我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是“领导的秘书”,必须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协助好领导处理好各项基本的工作。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会对“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不畅,效率低下”做一个调查,将存在的情况和自己的一些解决对策和想法整理好后,形成书面材料,呈交给领导,供领导作一个参考。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我也会将这一情况向领导如实地反映。总之,我首先要立足于本职工作,优先处理自己职权范围的的工作,有余力时才兼顾单位的其他利益和工作。

 

 

笔试试题推荐:公务员考试笔试试题

笔试真题公务员考试笔试真题

面试常见问题汇总:公务员考试面试常见问题汇总

面试真题: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公务员考试大纲:公务员考试大纲

教师招考专题:最新教师招聘信息发布区

事业单位招聘专题:最新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发布区

作者:文武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网络

谨防受骗提示:报名时一般不会收费,如果报名时出现收费,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以上资讯来自互联网,如果有侵犯版权请qq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文武公务员考试网不对该资讯信息的任何真实性负责。



  • 文武公务员考试网(www.wenwu8.com) © 201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