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同化性迁移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如“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法语学习对英语应用产生干扰,而不是促进,故选B。
2. C[解析]教育的民主化体现的是教育机会的均等,是反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全民化不一定否定专制化。
3. C[解析]道德意志是一个人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而体现的一种坚持精神,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才能把道德行为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4. B[解析]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
5. C[解析]心向与定势常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前面问题的解决过程迁移到后面可以使后面解题的速度加快;定势也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消极影响,表现为功能固着,即把某种功能、作用赋予某种物体的心理倾向。题于中学生记忆无意义音节的过程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由此可知这是心向与定势的积极影响。故选C。
6 D[解析]知识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抽象程度,可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故本题选D。
7. B[解析]测验结果转化成标准分数成绩,属于标准参照性测验,故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标准参照性测验。
8. D[解析]形式训练说、经验类化理论和关系转换理论都属于早期的迁移理论,认知结构理论是现代迁移理论。
9. C[解析]程序教学认为学习是形成行为库中本不存在的行为,是通过“刺激反应 强化”一步步实现的。它的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10.A [解析]知识直观的三种类型是: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等;模象直观,即在对事物模象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想象而进行的一种直观的能动的反映形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文艺作品的阅读、有关情景与人物形象的领会。故选A。
11.B [解析]“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是可以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
12.B[解析]小组活动是中学课外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既能推动集体活动的开展,又能为个人活动创造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
13. ABC [解析]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教师的道德素质、教师的知识素质、教师的能力素质。
14.CD [解析]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15. ABC[解析]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其他所有的教学材料。
16. ABC [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技能学习、知识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加涅根据学生在学习后获得的各种能力,把学习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和动作技能的学习,故本题选ABC。
17. ABD[解析]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心。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这些都是内发论的思想。洛克提出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思想。
18. ACD[解析]桑代克的联结学说又称尝试与错误学说,有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故本题选ACD。
19. ACD[解析]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就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一般把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0.AC [解析]内归因是行为者的内在原因,如人格、情绪、意志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稳定归因是导致行为的相对不变因素,如内在的能力、气质,外在的工作难度等。非稳定归因是相对易变的因素,如内在的情绪、外在的机遇等。
三、判断题
21.× [解析]教师本身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22.√ [解析]略。
23.× [解析]这两种学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尝试一错误说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24.× [解析]实物直观的缺点在于往往难以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故题于说法错误。
四、名词解释
25.六艺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教育教学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2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7。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即测验的有效性。
28.班主任是学校中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29.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来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五、简答题
30.[答案要点]
(1)动机原则: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最有效地使人能牢固树立学习--一般形式的学习和特殊类型的学习的心理倾向的经验。
(2)结构原则:教学论必须详细规定需将大量知识组织起来的方式,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
(3)程序原则: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所出示的学习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
(4)强化原则: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奖励和惩罚的性质和步调。
31.[答案要点]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或反例。
(2)提供变式。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认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3)科学地进行比较。因为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应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32.[答案要点]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一是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二是对人培养的定向作用;三是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
(2)调控功能:一是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来调控;二是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三是通过目标的方式进行调控。
(3)评价功能:包括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
33.[答案要点]
(1)改变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整合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使课程实施过程更加生动、合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调整课程评价方式。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4.[答案要点]
(1)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行为目标、价值观、态度倾向、行为方式;
(2)群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成员在群体中有相应的角色、权利和义务;
(3)群体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共同感;
(4)群体内有占优势的为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成员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遵守这种规范。
六、论述题
35.[答案要点]
(1)知识传授者角色。知识传授者角色也是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之一,但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学生的促进者角色。教师的促进者角色是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教师作为促进者,关键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教师促进者角色的特点有:积极的旁观而不直接参与到所观察事件中;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3)行动研究者角色。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因此,教师应逐步养成自我反思、设计教育教学行为、从事教育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36.[答案要点]
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教师的劳动对于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间接或直接的创造者。教师通过向个体传授一定的生产知识和科学知识,使个体进入社会生产领域。成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物质财富的间接创造者。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育知识、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教师创造精神财富的表现。
第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全面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七、案例分析题
37.[答案要点]
加德纳对智力的定义为,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即主要指建立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以下八种:
(1)语言智力: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2)逻辑…数学智力: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3)视觉 空间智力: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4)音乐智力: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5)身体 动觉智力: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6)人际智力: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7)自知智力: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身的情感、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土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8)认识自然的智力:是指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是一种在自然世界里辨别差异的能力。
八种智力地位同等重要,只是在特定的场合发挥不同的作用;八种智力相互独立,不能迁移。
启示: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做到为多元智力而教、用多元智力来教、教好多元智力。突破原先的按成绩单一维度评价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长处,用适合他们的方式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不是适应学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