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8.“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9.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10.“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11.鲁班是借助( )发明锯的。
A.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
12.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保罗•朗格朗
D.培根
13.“学不躐等”反映了(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4.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
15.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C.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6.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