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学习《谈骨气》这篇课文时,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骨气”,引用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请问这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话?( )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2.某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收录的都是一些追问求知的论述性文章,如《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述文章和论述语言,教师在上课前,讲解了一些关于论述文的知识。如议论文一般会有论点、论据等,其中论据又分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等。下列是学生举出的一些理论论据,其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书中自有黄金屋”
B.“宝剑锋从磨砺出”
C.“司马光砸缸”
D.“冰取之于水而寒于水”
3.陶渊明,字元亮,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因为写过一篇文章而被后世称为( )。
A.醉翁
B.五柳先生
C.香山居士
D.随园主人
4.《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一首关于战争的诗,诗人通过“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来烘托凝重紧张的战争氛围。下列最适合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比较的诗句是( )。 A.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B.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C.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鲁迅是现代最富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很多作品都被收进小学、中学课本,学生虽然从小就学习鲁迅的文章,但是对很多文章的出处并不了解,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哪本著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呐喊》
B.《故事新编》 C.《野草》 D.《朝花夕拾》
6.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老师重点强调了“腰白玉之环”的“腰”是名词作动词,指在腰上佩戴。然后老师要求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同样用法的词语,下列语句没有含同类用法的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以光先帝遗德
C.吾妻之美我者
D.一狼洞其中
7.《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建议,语文教师普遍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某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三国演义》的课外阅读时,做了以下努力,不值得借鉴的是( )。 A.课前五分钟的主题演讲,让学生叙述其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
B.开设课外阅读辅导讲座,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C.在自习课上,开展《三国演义》课本剧表演
D.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写周记,进行摘抄
8.某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某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一综合性学习课题时。另辟蹊径,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出发,要求学生去调查打听当地相关传承下来的“风流人物及其故事或诗文”,并且指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途径去探索、搜集或发现。一是根据地名特点去寻访、探究;二是根据地方文化档案馆或地方志去查找;三是采访地方文化专家或老人,打听有关传说或记载。对于这项任务,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或放学后)完成。对这位教师的做法,评价不合适的是( )。
A.能够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B.将语文学习“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地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C.这位教师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
D.该教师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过于宽泛,没有切实考虑学生的能力和课余时问
9.学习《夸父逐日》后,同学们对《山海经》这一富于神话传说的古老奇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推荐其中一些故事让大家课后去阅读。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 )。 A.精卫填海
B.女娲补天
C.大禹治水
D.哪吒闹海
10.在学习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时,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课下收集爱国诗歌,第二天在课堂上朗读展示。第二天学生们朗读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郭沫若的《炉中煤》等,课堂反映非常好。对这位教师的作业布置,以下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该教师的作业布置能够联系课堂内外,注重知识的积累
B.摆脱了单纯的课后习题,改进形式,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
C.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
D.唤起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提高语文作业的实效性
11.阅读下面《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对画线部分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这样的提问能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让学生进行角色代入,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B.能够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共性的问题,并且自然地进行深入启发
C.随口引来诗句,既回应了学生的回答,又让语文课堂充满了人文气息
D.较之前面几位同学的回答,这位学生的回答有点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