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完《论语十则》,老师向学生解释了通假字的概念,下列选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默而知之
D.温故而知新
2.“篇幅比较短小,在生动、形象的故事里隐含着一种规劝或是讽刺的意义。其故事中的人物,多是虚构的,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或其他东西被拟人化。”以上概念描述的是哪种文学体裁?( )
A.童话
B.寓言
C.小说
D.戏曲
3.舒乙是老舍的儿子,是一名工科的工程师,《父子情》是舒乙在54岁时发表的一篇回忆父亲的散文,下面关于老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老舍原名为舒庆春,满族人
B.老舍被誉为“杰出的语言大师”和“人民艺术家”
C.老舍写过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月牙儿》 D.老舍的话剧也非常有名,《雷雨》《茶馆》等都是经久不衰的话剧作品
4.学习完《桃花源记》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小作文,要求写一写“我心目中的桃花源”,以下是学生作业中的部分摘抄,其中理解有偏差的是( )。 A.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表达的是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B.桃花源被武陵人意外发现,又神秘地消失,作者可能在暗示桃花源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桃花源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多的是一方精神的净土
D.桃花源只是失败者逃避现实的港湾,是陶渊明懦弱妥协的借口
5.学生学习古诗时容易急于成诵,只重速度,节奏感不强,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让学生掌握不同诗词的诵读节奏。下列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划分错误的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四言句)
B.客路/青山/外(五言句)
C.常记/溪亭/日暮(六言句)
D.此夜/曲中/闻折/柳(七言句)
6.《金黄的大斗笠》和《散步》两篇课文都选取了一个巧妙的角度,写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下面哪一项可以作为课后补充阅读的材料?( ) A.《我与地坛》 B.《羚羊木雕》
C.《小桔灯》 D.《挖荠菜》
7.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归纳文意,最后板书这篇课文的结构:开篇寄思一一往事回忆——结尾怀念。这时候有学生举手,提出既然课文题目是背影,那么可以以背影为线索,归纳为“不忘背影——描写背影——思念背影”。对这位学生的发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的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并不是唯一答案,对文意的概括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B.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表述方式,以培养学生发挥自己见解的能力及创造能力
C.文意归纳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可以
D.当课堂发生类似情况,教师要予以正确指引,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层理解
8.“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很爱父母,尊敬父母,但有时候,你们会和父母在某件事情的认识上不一致,思想上闹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处理的?《羚羊木雕》中的‘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这位老师的课堂导入用到了下列哪种导人方式?( )
A.解题导人法
B.激活生活经验法
C.情境导入法
D.案例导入法
9.学习完《皇帝的新装》,某教师组织了一次班级童话故事会。每小组选一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小组成员帮助他(她)选好童话故事,并帮他(她)准备,听他(她)给本组同学讲,大家听后再给他(她)以具体的指导。然后各小组的代表再进行比赛,教师确定评委人,事先宣布评分标准。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A.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B.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C.能够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D.能够开发多种教学资源
10.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上课前先放了一段腰鼓舞蹈,在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自然地导入新课,对该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
B.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给学生提供教学信息
C.多媒体会占据课堂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D.多媒体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单一,激发学生兴趣
11.阅读《老王》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对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可以营造亲切平和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B.这个提问比较突兀,让学生通过画像来评判人物,不利于后续的文本学习
C.这个问题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D.让学生说出老王在自己心中的印象,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
12.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
苏州园林与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上的两颗奇葩,一南一北,风格迥异,极具代表性,但又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备《苏州园林》这课时,教师灵光一现,心想何不将本文与《故宫博物院》进行比较阅读,既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些更完整的认识,同时又让他们学习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写法。在课堂上教师对二者进行比较后写下如下文字:“一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一是皇家理事生活的宫室殿堂;一个面积小,力求于浅处造深意,一个规模惊人,似‘非壮无以重威’;一个是景中造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一个是大致相同的建筑不断重复,在同中求异。”
这段文字展示后,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教师要求学生也进行练习,下面是学生们的比较
练习:
生:一个崇尚自然朴素,强调诗情画意;一个尽显皇家威仪,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传统的封建礼制。
生:一是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足每一寸园地,一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一庭一院一片新景;一个绝不讲究对称,一个严格均衡对称;一个用假山池沼花木等创生意盎然之理想境界,一个以汉白玉栏杆雕狮等添琼楼仙阙之非凡气象;一个色彩淡雅,给人一种清凉感,一个使用彩绘,增建筑活泼和生趣;一个如文人花鸟画,生动灵巧,一个像中国画长卷,美不胜收。
对上述教学案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该教师能够对文本进行组合教学,非常富有创新精神
B.该教师将写作训练穿插在阅读教学中,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C.既体现了师生共同学习,又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D.学生的练习拘泥于教师的模板中,该教师喧宾夺主,没有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13.阅读《黔之驴》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大家一定记得有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这首小诗为身在南国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雪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另一篇比较著名的文章《黔之驴》,看看作者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和启示。
(课文讲解部分略)
师: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师:刚才大家都在认真思考,下面我们看下你们总结的对不对(出示幻灯片答案),请大家将答案记下来。
师: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
生:因为一开始以为它很厉害。
师:虎后来为什么吃掉驴?
生:因为虎看出驴的本领不过如此。
师:既然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用一个成语表示是什么?
生:黔驴技穷。
师:黔驴技穷多用于贬义,借指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请几位同学给这个成语造句。
生:小明夸大海口说他会修理电视。等到他家的电视真的坏了,他黔驴技穷,束手无策。
师:造得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能学一点真本事,硬功夫,千万不要被人说黔驴技穷哦。
关于上述教学片段,下面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引入了学生熟悉的作者诗词,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点燃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热情
B.通过提问层层深入,启发学生认识“黔驴技穷”的本质,为学习该成语做好铺垫
C.学习完成以后及时引导学生通过造句进一步巩固,课堂讲解和练习结合紧密。
D.教师最后的玩笑有点跑题,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