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我发现……》,它是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第四册三单元中的第一个活动主题。这单元另两个活动主题分别是《我也做研究》、《我们的科学小组》 。
这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以及合作意识。
《我发现……》这个主题包括两个子内容,它们分别是《多有趣的现象》和《哪里有科学》。这一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它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并乐于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而《多有趣的现象》这个内容侧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组织本单元教学活动的基础与铺垫。
在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后,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活动目标如下:1、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好奇,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2、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3、教育学生如何解答你发现的现象。其中第2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要想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也强调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觉得无味,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因此,我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自制电脑课件,通过声、形、像的有机结合,加强直观性、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感情,从而促使学生把"知"转化为"行"。采用情景激趣、角色体验、游戏活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活跃,把道理寓于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如何有效运用以上方法,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说明。
三、说学法
新课程提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怎样在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情感的激发。依据这一要求,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收集信息、分组讨论,又在游戏的情境中发现新知、得出结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学习内容,提高道德认识,强化品德能力。
四、说过程
《品德与生活》这一门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根据这三个特点,今天的主题活动《我发现……》将按三个步骤进行教学活动:
(一)情景感知,问题导入
播放课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学生欣赏课件后,提出问题:“无穷的大自然中藏着许多秘密,想不想去认识一下这个神奇的世界呀?”学生兴致调动起来。接着我继续问:“那你们知道花是什么颜色吗?”花有什么气味吗?”学生大都回答是红色。然而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搜集发现,花不仅有红色,还有黄色、白色、蓝色等等。然后再由“谁知道花有什么气味?”这一问题的引导,得出花有浓浓的香味、还有异味、甚至什么气味都没有的,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发现!”让在“感知花香”这一活动过程中初步了解“什么是发现”,而且知道大千世界里藏着许多的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研究。
(二)创设课堂和谐情境,亲身体验并发现
1、“听听,猜猜,谁在唱歌”。课件播放知了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谁的叫声,这一环节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2、课件播放一段flash,学生观察知了是怎么发出声音的,这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对知了的观察,有的学生们会说知了是用嘴巴唱歌,有的会说那是翅膀发出的声音,最后有的学生查找课本发现:“原来知了是用腹部的发声器发出声音的”。让学生在思考、观察、找资料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并从而知道: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并可以用观察和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3、思考“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这样发声的?”让学生思考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问家人、去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
(三)合作探究学习
“你在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 为此,我开展了两个实践活动:
活动一:“小眼睛,大发现”。学生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交流活动前给学生提供范例:“我发现锅、碗、茶杯大都是圆形的”、“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水痕”……,让学生这些小小的“发现”也是“发现”,以此引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二:记录我的发现。新课标中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我设计这一活动环节,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达形式,记录自己的大发现。
先让学生从课件“苹果掉下来了”中领悟到:其实许多发明创造都是来自生活中的细心观察,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就是从一些细小发现开始走向成功的,你想不想成为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是发明家呢?那就先把你的发现记下来,可以写下来也可以画下来,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这些记录可以为接下来的研究内容作铺垫。
本堂课最后根据孩子们生活中发现的许多问题提出新的活动要求,引导他们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