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教育学试题 >> 内容

2012年高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三章 透视教育对象

时间:2011-9-28 9:59:25 点击:

第三章 透视教育对象

教育对象是教育活动的重要一方,是教育活动的反应者,又是成果体现者。

第一节 学生是怎样的人——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观三个层次:观念、法制水准的学生观。一般水准的学生观;具体学生观。

一、学生是人

(一)是一个能动体 学生具有发展自身的动力机能;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被他人所塑造和改造的人。

(二)是具有思想情感的个体

(三)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一)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二)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三)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三)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五、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对象。他是一个有意识的人,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行为,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都要受到他自己意识的支配。

教师的活动一定要与学生的主动活动相联系,教师的活动目的一定要转化为学生的活动目的,教师所施加的影响一定要构成为学生活动的手段和对象,教育才能产生它的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样,是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

六、学生的社会地位

学生的社会地位是一个学生权利的问题。

(一)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其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二)青少年儿童的全法权利 1、生存权利 2、受教育的权利 3、受尊重的权利 4、安全的权力

第二节 学生都有哪些不同——学生的多种特征

一、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左右的阶段,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发育期。

(一)初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生理上的“激变期”主要表现为成长发育迅速:体形剧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性开始成熟。

(二)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学生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记忆力的发展是人生记忆“高峰”的前奏;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而后者则逐步占主要地位,处在一个质变时期;随兴趣的扩大和言语的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也加速发展,而且想象中的创造性成份逐步增加;意志行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独立性不断提高;情绪活动表现很强烈,他们易于振奋、激动,表现出热情,容易动怒、怄气、争吵,甚至打架等。

(三)针对初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

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激变期,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和卫生保健教育特别重要。

学生进入性成熟的过渡期,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生理知识和性的教育。

学生渴望有独立性而又自控制能力差,教师应协同家长创设有利于相互理解的教育环境和关系,应该用亲切关怀、启发引导代替限制。

学生处于认识能力介于儿童和青年之间,教师应精心选择教学方法,通过适当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敬佩和向往英雄模范人物,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应善于组织有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的竞赛活动;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注意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制力。

二、初中学生的气质、性格差异和教育。

(一)气质差异和教育

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在组织教育活动时使他们克服自己气质上的缺点,发展其优点。

教师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性格差异和教育

1、性格有好坏之分

性格有好坏之分的主要原因:

(1)性格特征具有社会文化的价值。 (2)性格特征具有道德评价意义。 (3)性格特征与个人的潜能发挥、心身健康密切相关。

2、不良性格是可以矫正的

攻击型性格特点:常常误认为别人轻视他或对他充满敌意;在情感上容易受伤害,容易为小事而难过愤怒,其习惯性的反应是攻击。

3、良好性格是可以自我塑造的

自我修养塑造良好性格的主要三条途径: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第二、要不断强化自我修养的决心; 第三、在困难中磨炼自己。

三、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

(一)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 (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三)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四)自我探索中的迷惑(五)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

第三节 学生是合作者——师生之间的关系

一、师生关系表现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协调一致,良好关系的决定因素: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制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技能、思想品德和人格力量等

(二)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器,良好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

(三)师生间的组织关系

即从组织和制度上决定的关系。教师总是施教者,学生总是受教者;教师总是领导者,学生总是被领导者;教师总是具有控制学生的权威和权力,学生总要听从教师的教导,服从教师的要求。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教育民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应当成为我国师生关系的特征。

(四)师生间的心理关系

1、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

一切心理关系者都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

师生之间的感知和理解,和其他人与人间的相互认识一样,还要受到社会心理学的规律的制约。

在对人的认识中,又经常要受到认识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来认识对方。

师生之间的认识又具有相互反馈的特点。

师生间积极肯定的认识,可以促进教育过程的进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1)师生之间情感关系的功能。

情感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效果能产生重要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具有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功能。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还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

学生对教师的积极热情在教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与他喜爱的教师相处,可以形成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良好心境;学生对他所爱的教师,总会伴随着某种信赖感。学生对他所爱的教师,必然产生出更多交往的愿望和行动,从而也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教益。

(2)师生之间情感关系的特征。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具有社会性;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具有普遍性;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具有稳定性。

在个别交往的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一般要经历生疏—熟悉—亲近—热爱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学生对教师情感的特征:幼儿园和初入学的儿童对教师具有一种依恋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满足交往中的需要转变为从满足求知欲和人格完善等的需要出发,建立起他们与教师的感情。

学生对教师的感情也要通过实际接触而建立。对学生来说,教师既要可敬,又要可亲,才会感到教师的可爱。

学生对教师的感情,一般也总是经历下列几个发展阶段:接近—亲近——共鸣—依赖。

(五)教师与学生的非正式关系

即师生之间存在的正式关系以外的个人交往关系。

师生之间非正式关系的形成,可以有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它对于学生的影响的控制可以起到正式关系所不能起的作用。

师生之间产生非正式关系时,不要形成特殊“关系”;不能对学生偏爱和不公正的待遇;遵循不同行为准则。

二、师生关系的改善

(一)我国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师生关系类型

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民主型。

(二)教师的人格态型

每一个从业的教师,都有一个稳定的倾向性的职业人格态型,它决定着多种多样的教学风格,影响着多种教育行为方式的选择。

加拿大学者柏恩博士提出了著名的人格结构PAC理论,他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一般有PAC三态,即父母态、成人态和儿童态。

1、父母态人格结构,

有明显的权威感和优越感,通常行为表现为统治人、训斥人以及权威式的色彩。

教学行为表现:主张教师主导学习环境;注重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强调指令行为;教学知识精确、清楚、纪律好;对学生有明显的监护作用。

2、成人态

具有客观和理智的特征,体现健康成熟的成人人格。

具有健康人格的六个特点:自我广延的能力;与他人热情相处的能力;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表现具有现实知觉;具有自我客体化的表现;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教学行为表现:以学者的理智和学院式的态度对待学校传统;课堂教学技术与学生的探索活动相一致;相信学生等。

3、儿童态

常常会像婴儿那样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

他一会儿逗人发笑,一会儿乱发脾气,使人讨厌。

教学行为表现:无甚主见,不善于临场决策,感情用事;一味做学生的兄弟或姐姐,忽视师生间的角色差别,处理问题情绪化;按兴趣选择教学内容,教学随意性大,教学方式多变;不能控制自己,易冲动、好激动、喜欢诙谐,很少有肯定性的意见,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可能是……”。

(三)教师的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包括自己与他人关系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知觉。

教师人际知觉,把教师对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表现为两种:教师与所教班集体的关系知觉;教师与某个学生个体关系的知觉。

教师应建立正确的学生知觉观。

教师的人际关系知觉在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学生知觉失真。将事件的结果人格化的行为倾向。把眼下的评价志过去的印象一致起来,取得平衡。演变成严重的知觉偏见。

现代教育主张建立的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师生关系。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