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
(1)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自尊自信.可以综合运用引用名人名言法或举实例法引出自尊自信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引用著名运动员邓亚萍"我自信"的名言,也可以举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例子,进而引出自尊自信的概念.
(2)体育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愉悦的体育运动场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相互悦纳,认同和鼓励.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在体育教学中,一个学生没有成功地完成技术动作时,教师应带动全体同学给这位学生加油鼓劲.当一个学生成功地完成了技术动作或运动水平有了进步时,教师应带动大家大声地向这位学生喝彩.
(3)教师可以与学生通过携手设定运动难度和强度,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克服运动中的困难(如障碍物,速度,远度等)来提高自尊与自信.当一个学生成功克服困难后,教师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向这位学生表示祝贺和鼓励.
(4)
在整个体育实践教学课中,教师都应有意识地创设愉快的运动环境,营造同学间相互悦纳和支持的氛围;教师还应依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置适宜的阶段学习目标(应结合目标设置策略的内容),使学生在克服困难中,培养自尊自信.
2)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有哪些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有:蹲跳起,单脚跳,跨步跳,蛙跳,弓箭步交换跳,跳台阶,连续跨步跳跃箱盖或其他较低障碍物,纵跳等.
3)水平四跑的教学有哪些要求
1) 通过快速跑练习,发展快速跑的能力.体会弯道跑的技术,并积极参与锻炼和比赛.
2) 通过各种耐久跑练习,发展有氧耐力.养成健身跑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 通过合作跑游戏,发展运动能力,培养协作精神.
4) 通过障碍跑游戏,发展自我意识,增强自尊和自信心.
3.应用
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年教学计划设计的步骤
1.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目标四提供的内容明确各项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分析这些内容与年级设置的联系,确定测评项目.
2.根据年级目标及上一学年教学工作总结和学生目标的达成情况 (包括对五个学习领域水平目标的达成情况) ,恰当提出和确定本年级的教与学要求.
3.计算学年教学总时间.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和本校的行政历,每学期一般不少于16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时间.全年确定32周
(每周3课时,全年教学时96学时,三年累计288学时) 适当留出2~3周作为机动时间 (包括考试和学校活动).
4.选择各学习领域水平目标四内容,预计时数比例
(1) 根据选择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难易程度来分配课时.
(2) 结合学生对该项内容目标的达成实际分配课时.
(3) 将各学习领域水平四内容按以下四点,合理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
A.两个学期学习内容比例恰当,分配时不要任意取舍,以保证各学习领域水平四目标的达到
B.充分考虑到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保证学习内容自身的系统性和相互衔接.
C.要根据季节和气候特点分配学习内容,使教学计划合理.
D.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保证选择内容的落实.
2)如何设计体育与健康课学期教学计划
1.学期教学计划以教学单元的形式进行安排.可多采用单一的教学单元也可以采用复式单元教学.
2.初中学期教学计划的安排,要强调基础性和全面性.在安排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运动项目的多样化和全面性,不能只是安排一,两个项目.有些项目,如有氧耐力练习等,练起来枯燥,乏味,辛苦,学生典趣不大,但确对学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还是必须年年安排,强化练习.因为,发展有氧耐力,不仅能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3.理论知识的讲授可采用集中讲授 (通过安排理论知识课进行讲授)
和分散在实践课中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讲授的时间一般控制在每个学期10%左右.更多的理论知识可通过实践的学习进行讲授,以利于学生锻炼身体.
4.课程标准拓展了体育课程的功能,把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些隐性目标显性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但是,这几个领域的学习目标,一般都是通过运动技能学习的载体来实现的,即一个内容要完成多种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有多目标的意识,即在传授运动技能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技术,技能的目标,而且还要考虑其他目标的达成和落实.
3)体育与健康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包括哪些要素
1.单元教学的课时设置.2.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3.单元组织形式的选择.4.单元教学策略制定.
4)课时计划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一份课时计划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组织等基本要素.
5)体育与健康课时计划设计步骤
1.写清授课对象和时间.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写明年级,班级,周次课次及任课教师.
2.写出本课教学内容名称.
3.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的性质,教学内容,参照单元计划,提出全面具体,确切的教学目标.
4.按照课的结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学法.一节课的结构无论划分几个部分,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截然分开其中主题活动是核心,其它环节都要围绕主题进行设计.
(1) 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定学法指导.
(2) 根据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定学法措施.
(3) 组织措施:写清采取分组形式或用绘图表示.
(4) 教学要求:包括教学内容要求和本课教学要求.
(5) 简要规则:完成练习时采用的比赛方法所制订的简单规划.
(6) 保护与帮助:对必要的内容.如器械体操等要写清.
5.分配各部分的时间和各项活动所需的时间.
6.编写课时计划的几点要求.
(1) 要写得简明,细而精,不繁琐.
(2) 课时计划形式常用的有三种:表格式,笔记式,表格与笔记结合式.目前还有采用卡片式.上述几种形式教案,各有特点,采用时可以因人而异,不强求一律.
(3) 上课常规内容,可不需在每次课时计划中重复写,但公开课和观摩课除外.
(4) 教案最后一栏为小结,每位教师要及时认真填写,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5) 做好场地器械的规划和课的密度,运动量的预计.
Ⅳ,教科研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
1.教育科研概述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的活动.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总结法(追因法),文献法等.常见的教育研究成果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总结,实验研究报告.一个完整的教育科研过程(包括研究过程和工作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0个步骤:①前期准备阶段:选题,检索资料,制订研究工作计划和申请立项;②中期探索研究阶段:开题,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研究;③后期成果处理阶段:撰写报告,成果鉴定和推广.
2.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1)课题来源.研究课题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学生学习问题,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管理,职业类学校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等问题;另一是教育理论文献中提出的关于中小学教育的理论问题,例如孔子"学思行结合"的思想研究等.
2)课题发现,选择的方法.1问题筛选法,即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归类整理,从中选取价值明显,适合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课题;2经验提炼法,即把长期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上升到理论时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3资料寻疑法,即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从中产生研究课题;4现状分析法,即通过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或揭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课题.
3)课题选择的依据与原则.1需要性原则:课题的选择首先要满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自身发展的需要,比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问题,教育现代化问题等,只有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才是最有价值的课题.2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有事实和理论的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必须有科学价值.科研无禁区,选题有讲究,要注意辨别那些貌似荒谬而实质科学或貌似科学而实质荒谬的课题.3创造性原则:要求在研究成果上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对教育科学有所贡献,例如近年在中小学兴起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就具有强烈的创新性.4可行性原则:一是对所选课题看有无研究能力及占有资料,实验经费,实验设备等条件;二是看课题研究出的成果有无普遍推广价值.对于教育科研的新手和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最好不要选择过大,过难的课题,用胡适先生提出的选题策略就是"小题大作".
3.教育科研计划的制定
1)教科研计划的涵义.教育科研计划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有了教育科研计划,课题研究如何进行就有了基本思路,这样的教育科研计划也称为"开题论证报告".
2)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1)课题的界定与表述;(2)研究的目的,意义;(3)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4)研究的方法,途径;(5)研究对象和范围;(6)进展的步骤(阶段任务,目标),进度;(7)成果的形式;(8)课题组成员分工;(9)经费预算.
3)计划制定的步骤和方法.
一)课题的明确表述:课题名称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有的学者建议,研究者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初一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初一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初一代数教学的自学程序教学法,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二)阐述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其次要阐述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阐述这部分内容时,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三)研究范围和内容:研究范围的限定包括研究对象的界定,研究对象总体范围的界定,关于研究对象的一些模糊概念的界定,课题中涉及的关键概念的界定等.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应该防止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等现象.
四)研究方法: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很多,在研究中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并充分注意到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兼顾.
五)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如果是总体研究要对总体范围有具体说明;如果是抽样研究要说明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
六)研究程序:即设计研究实施的步骤,时间规划,研究者可以按计划督促自己,课题管理者也可依据它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与管理.
七)成果形式:即最后的研究结论,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例如研究报告,论文,专著,教材,手册等.
八)研究组成员:将课题研究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以增强课题研究组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
九)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进行经费预算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认真计划,不仅要有具体数目,还要写清用途.
4.教育科研资料的搜集
教育科研资料能使研究者了解有关研究领域的已有成果,发展历史,当前研究动态,可以帮助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为论证课题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启发研究者的思维及激发灵感.
1)搜集教育科研资料的渠道
一)通过图书馆搜集资料 为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料,研究者要能熟练地使用工具书,包括检索性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性工具书.
有关教育方面的检索性工具书主要有:(1)书目:即将各种图书按内容或学科分类所编的目录.书目的种类较多,有图书馆的目录卡片,各大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全国图书目录,各出版社图书目录,各年份出版图书目录等.(2)文摘:即论文,文章的摘要.它除题录外,还概括地介绍了原文的主要内容,例如《新华文摘》,《国内外教育文摘》,《教育文摘报》,《教育信息报》等.(3)索引:又叫引得,它是将书籍或报刊中的内容或题目摘录下来,分门别类地编成简括的条目,并注明该书籍,报刊的出处,时间,期数,页码等,然后按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供人查检.例如《全国报刊索引》,《内容资料索引》,《中文报刊教育论文索引》,《教育论文索引》等.
有关教育方面的参考资料性工具书主要有:(1)教育字典与教育辞典:《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教育学辞典》(北京出版社),《简明教育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西方教育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英俄日汉教育词典》(东北师大出版社)等.(2)教育百科全书:《中国改革全书》(教育改革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等.(3)年鉴和手册:《中国教育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中国教育大事典》,《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等.
二)通过个别交流来搜集
在教科研活动中,有意识地同本专业的学者,专家,同行进行个别交流,能较快地获得文献资料中难以得到的情报,而且比查找散见于成千上万种报刊的论文容易得多,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三)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来搜集
在学术会议上同本专业的专家交流和倾听他们的讨论发言,能了解目前的研究动态,发现自己的缺陷,得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搜集资料原则
一)逆时性原则:即在时间上使用倒查法,越是近期的,现时的材料,信息就越新,适用性就越大.
二)选择性原则:即在搜集掌握资料时,必须对自己加以限制,把自己的材料选择工作限在课题所必须的范围内.
三)直接性原则:科研人员应亲自搜集第一手资料,而不能搜集转手资料,以求去伪存真.
四)比较性原则:搜集资料要重点搜集那些为自己课题所需要的观点与事实的材料,但同时也要拓宽自己的思路,特别要了解和掌握那些观点不一致的或与自己构思相对立的资料.
5.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观察法
1)观察法的特点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事物现象的方法."自然状态"就是不加控制,不加干扰,不影响其常态;"有目的,有计划"就是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观察对象,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的选择,而不是对能作用于人感官的任何事物都观察.
2)观察的步骤和途径
一)步骤:观察准备—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整理资料.
二)途径:参观,听课,列席学校的各种会议,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个别访谈.
3)观察研究中的记录
记录观察所得的资料是观察研究法中的重要环节,记录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日记描述法(即对同一个或同一组观察对象长期跟踪,进行反复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性地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评定记录法(根据一定的标准,由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某些行为表现加以评定),清单记录法(将要观察的行为预先考虑好,列在一张单子上),取样记录法(以时间,活动,事例作为选择标准,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
4)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一).观察要有目的.研究者必须知道每次观察的重点和方式,认真选择典型观察对象,环境条件和工具,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二).观察要客观.观察不能掺杂个人感情,力求观察所得的事实真实准确,反映观察对象的本来面目.
三).观察要全面.观察时应关注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发展的整个过程,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等.
四).观察要典型.在观察中要从各类型中选择能代表一般的典型进行观察,尽可能避免以偏概全.
6.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调查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法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它较少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运用起来灵活方便.
1)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一)调查前的准备工作.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方向;选取调查对象,明确调查范围;草拟调查提纲,制订调查计划.
二)开展调查并收集资料.这是调查的关键环节.调查资料一般有两类:一类是书面资料,另一类是来自调查对象口述资料以及由调查者观察所得的教育现象的事实材料等.
三)整理资料.资料可分为叙述的和数量的两大类.叙述的材料要用明白流畅的文字加以整理;数量的材料则要用统计法,图表法等加以整理.
四)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由标题,前言,正文,结尾组成.标题通常有三种,如"苏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的调查","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后果——某某中学贯彻教育方针的调查","某某镇儿童入学率低的原因何在".前言主要是介绍基本情况,如所调查学校的人数,人员结构,规模,历史和现状等,也可以把调查的主要目的,调查方法等作简要的交代.正文是主体部分,主要叙述调查得到的材料.结尾一般表明调查的结论,有时还顺带提些建议,希望等.
2)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访问.又叫谈话或面谈,是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谈话来了解情况,收信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成功的关键是要注意访谈气氛的自然和谐.
二)座谈.座谈是在少数人范围内通过谈话的方式来了解教育情况,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这种方法采用时要注意对与会者的选择,座谈内容的有计划,有准备.
三)问卷.也称为填表法,是被广泛运用的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调查的一种手段,也是对个人行为和态度的一种测量技术.问卷就是向调查对象分发印好的表格或卷子,要求其填写答案,然后收回整理,分析和研究.这种方法实施的关键是要有科学的,有水平的问卷.
7.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把干预情况下所获得的事实,与没有干预情况下同类对象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 实验法的应用范围
在中小学,实验法较为集中地应用于下列几种课题研究中:1.学生发展状态的研究,例如对学生已有智力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研究,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相关的研究等;2.改进学校的教学或教育工作的实验研究,如课程体系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方法的改革等;3.对已有的教育观点,教育经验或其他人做过的教育实验进行实验的验证性研究;4.为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实验,如为了研究提出的未来教学的模式是否合理或使其更完善,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
2)实验假说的形成与表述
教育实验假说所假定的是关于某类教育行为(如教材的处理方式,教法的展开程序或运用方式等),在某些被人为控制了的条件下,与某类教育结果(如学生认知结构形成,某些心理品质变化等)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假说的表述很重要,必须明确清晰,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表述时可以用"如果A,则B",如"如果中学的课堂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那么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显著提高";也可以用"B随A的变化而变化"的陈述句形式,如"家长的期望对孩子的成才有显著影响".
3)实验的变量
实验变量是指与实验有关的条件,现象或特征,变量又可以称作因素或因子.根据变量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自变量(实验前假定存在的因果联系中的原因变量,也就是研究者施加于被试的可操纵的教育影响),无关变量(指影响因变量但并非自变量的其他一切变量)和因变量(实验前假定存在因果联系中的结果变量)三种.
4)实验的组织类型
(1)单组实验,即选择一组实验对象(不设控制组),对其先后施加不同的实验措施,其他条件在整个实验过程保持不变,根据观察和测量实验因变量的变化,确定实验自变量对实验对象的作用的实验.(2)等组实验,对两个(或更多个—)同质组的被试,施加不同的自变量,然后对因变量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因果关系.(3)轮组实验,对两组被试轮流施加两种不同的自变量,将第一种自变量两次实施后的因变量的测试结果,与第二种自变量两次实施后的因变量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因果关系.
5)实验法的一般过程
对照组—常规措施 假设—选择被试—前期测试— —后效测试—判断假设 实验组—实验因子
8.课题方案,报告及论文的写作
1) 申报书的填写.
2) 研究方案的撰写. 研究方案主要组成:
一)问题的提出(陈述目的和意义).这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课题的设想,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理论的和现实的),具体涵养以下几个方面: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包括一些基本变量的辨析,界定等;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二)研究依据和假说.研究依据包括政策依据,法律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等;理论假说是用陈述的方式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推测.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应根据课题的性质,要求等情况运用适当的研究方式.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来说,多采用抽样研究方式.若是实验研究,需对实验班(组)与控制班(组)的确定原则,方法加以说明.研究方法:主要指具体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
四)研究目标.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直接目标.目标要明确,具有可行性.
五)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育中各种变量进行考察,探讨,调查,实验,以揭示其本质特征,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达到对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内容的设计中,要确定变量的类别和性质,划定变量的范围等.其语言应简明扼要.
六)研究步骤.即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对规定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研究的每一步骤,每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等都要有明确的说明.
七)保证措施.主要是对研究材料和设备,测试工具以及经费等问题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
八)成果形式.即包括阶段性成果,也指最终成果形式,即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结果以什么模式来实现.一般有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电脑软件等.
3)论文的写作
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型:教育科研论文的构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基本型是由绪论,本论,结论构成的三段式.分述如下:
一)绪论,又称前言,绪言,引论.
它是教育科研论文正文的起始部分.这部分在写作上应包括下列内容:第一,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理由和意义.第二,提出问题.即表明作者对该课题的见解和观点,说明该课题从何而来,对这一课题有什么新建议,新的成果是什么.这是结论的核心部分.第三,说明论证的方法.即说明作者论证本课题将要使用的方法,包括一般常用的论证方法或新理论,新的思维方法等.绪论只能简单地交代上述各项内容,篇幅的份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
二)本论.
本论是展开论题,表达研究成果的论文主体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是必须根据课题的性质,或正面立论,或批驳不同的观点,或解决别人的疑难问题,周详地论证论文的全部思想和新的见解.其文字量较多,篇幅一般全文的三分之二.这部分的安排和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层层推理,都要根据事物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论证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效果地统一起来.
本论的写作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A,总分式.是一种有总论,有分论的结构方式.又可分为先总后分式,先分后总式和总—分—总式.B,层递式.又称递进式或推进式.即各层次之间是逐层深入的关系,即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进一步深化.C,并列式.又称平列式.即各层之间为平等并列的关系,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论证,各层次的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局部与主体的关系.D,综合式.即氢总分式,并列式,层递式等结构方式结合起来交错运用的结构方式.E,散论式.即边分析论述边做结论,每个层次都有较大的独立性,层次之间的联系不十分紧密的一种较为自由开放的结构形式.这类结构常以"关于……的思考""……随想"等面目出现.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本论采用哪种形式,主要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不能削足适履.
三)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结论要与绪论相照应,围绕本论所得的结语,对全篇论文进行简明扼要的提示,为全文收尾.这部分要写的主要内容是:综合全篇,概论正文,突出中心论点;指出方向,提出措施,意见或建议;对本课题研究的展望或尚遗留的问题;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激励读者;对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人员表示谢意.
4)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一般方法
撰写教育科研报告之前,一般要草拟定一个提纲,以此基础上就可以正式撰写研究报告.
一)标题.标题反映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报告主题的表现,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标题要求贴切,简洁,醒目.标题忌大而空,必要时可采用正,副标题以更鲜明,清楚地反映研究的内容,比如《教育管理领域中的价值与事实——兼述美国九项案例研究》.追求标题的醒目和新颖要以是否恰当,明确表述研究内容为前提,这是一个需要在长期的教育科研活动中不断积累的过程.
二)署名.签署作者姓名及其工作单位.
三)前言.1阐明研究课题及其意义.2介绍文献查阅的情况.
四)正文.正文应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包括方法与过程,理论观点以及文献考证等.实证性研究报告在这部分应把研究的几个主要操作过程系统地描述出来,如在实验研究报告中,应写清楚研究的选择,假设,实验分组的原则,条件的控制,实验材料,测量工具,实验过程与每一个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及统计处理的方法等.这类描述的目的是使读者能了解研究的整个过程,甚至可能依据描述做重复性检验.关于实验方法的叙述,可以实验进行的先后排列,也可依课题研究逻辑结构而定.
调查研究报告的正文部分着重叙述所调查问题的现象和实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其叙述不必按调查顺序进行,一般按对调查所得材料的逻辑分析顺序来写,以逻辑来决定材料运用的先后顺序,在对材料的选择,取舍,分析与综合中提出研究的结论.
经验总结报告要指出所总结的具体经验是什么,并对经验进行分析,归纳,论证,指出经验的意义.
五)结论.在结论部分不是仅仅重复已取得的经验和认识,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思考这些经验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如果有,其最主要,最有价值的经验是什么
这些做法有没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结论写得好坏会对文章的主题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深化主题,结论部分的文字更应简明,严密,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六)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几种常用的注释有:题注,引文出处注,引文原作者注,作者注,参考文献(作者姓名,书刊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和出版地点等).
有关图表的问题:在实证研究中,往往涉及到图与表,图表应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文中所有的图表都应列标题,并按章节编上号,表题写在表的上方,图题写在图的下方;第二,图表尽量紧接在正文中相关部分内容之后;第三,一张图,表尽量安排在同一页上,以便读者查阅.最后应该特别注意,图表是装饰工具,不能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