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他最早提出环境决定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2.B[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先前学习中已经获得了丰富经验与知识,即使出现一些未接触过的问题,他们也会从自己的经验背景出发形成某种新的认识,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习得新的知识经验。
3.BFM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
4.B[解析]场依存型指人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型则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线索作为参照,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冲动型指尚未搞清问题要求时就对问题进行解答,沉思型则倾向于深思熟虑。
5.C[解析]认知内驱力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理解,并掌握知识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交往内驱力说法不妥。为了改变自己在班级中的排名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源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6.A[解析]高原现象指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的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
7.C[解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两个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照他人设立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阶段;l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照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前习俗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均属于科尔伯格的道德推理发展论。
8.A[解析]参与式领导方式的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监督式领导方式的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较为冷淡,他们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并经常监督学生的行为有无越轨。
9.C[解析]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零~二岁)、前运算阶段(二~七岁)、具体运算阶段(七~十一二岁)、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以上)。
10.D[解析]最近发展区由维果茨基提出,指学生现有水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的差异。
11.A[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分类,把掌握以言语信息形式传递的内容,或学习结果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学习称为言语信息学习。
12.C[解析]接受学习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意义学习指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机械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毒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发现学习是指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13.C[解析]C项做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及实际技能的培养,是不可取的。
14.D[解析]常模参照评价的成绩水平由学生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确定,主要用于选拔或编组、编班;标准参照评价的成绩水平由绝对的标准确定,不考虑其他个体对任务的完成情况。
15.D[解析]加涅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他从两大理论中汲取合理的成分,一方面承认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另一方面又着重探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一一认知活动,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运用现代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大量研究,建立起了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填空题
1.行为人本
2.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
3.辨别概括
4.背景船识的多少
5.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6.正
7.认知结构
8.编码
9.有意义
10.语言个体
11.相互影响阶段
12.表征
13.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14.元认知策略
15.下位学习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2)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有意识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有助于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4)有助于教师科学地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
2.[参考答案]
(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3.[参考答案]
知识直观包括三种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4.[参考答案]
(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其特点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生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其特点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5.[参考答案]
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6.[参考答案]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无意识记占优势到有意识记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占优势。到中年级,有意识记逐渐赶上和超过无意识记而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2)由机械识记占优势到意义识记逐渐占有重要地位。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记材料时,多采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表现出较强的机械识记的能力。到中高年级,小学生逐渐学会从材料的意义、逻辑关系方面识记学习材料,意义识记逐渐占有重要地位。
(3)具体形象记忆仍占有主导地位,而词的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学生记忆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具体词的记忆,而具体词的记忆效果又高于记忆抽象的词,具体形象记忆仍占有主导地位。
四、论述题
1.[参考答案]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而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提高因材施教的效果: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参考答案]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这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