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2.A
【解析】各方面内驱力随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3.C
【解析】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学习对象之间存在着共同或相同的要素。
4.B
【解析】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陈述性知识。
5.A
【解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概括出共同的规律或特征,教学时呈现若干正例来说明。
6.A
【解析】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7.C
【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最重要的标志。
8.C
【解析】由问题的定义可知C项正确。
9.C
【解析】态度是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10.D
【解析】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解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是根据知识学习的复杂程度和知识的存在形式划分出来的。
2.BD
【解析】言语技能与体育技能属于操作技能,记忆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3.AC
【解析】中间部分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影响,一般效果不好。
4.ACE
【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三个基本特点。
5.ABCDE
【解析】略。
6.ABC
【解析】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7.ABCDE
【解析】应用指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8.ABC
【解析】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9.ABCDE
【解析】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10.ACD
【解析】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请求;拒绝;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三、填空题
1.结果
2.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
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划分
4.随意识记
5.派生类属学习 相关类属学习
6.勒温
7.可测量
8.学生的起始状态
9.最终目标
10.自身的学习
四、名词解释
1.非正式群体: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
2.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3.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动,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在实际教育中,尤其是情感领域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使用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情感教学不属于任何一个学科,其效果可能产生在任何一种认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1)案卷分析。案卷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策略,其内容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
(2)观察。观察是指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观察搜集关于学生学业成就的信息。这种观察不只限于智能的发展,还包括学生生理、社会和情绪的发展。
(3)情感评价。可以借助已有的量表,也可以鼓励教师自己编制评价量表。
2.【答案要点】合理的评分过程应包括如下步骤:(1)搜集有关学生的信息,信息可以来源于不同类型、性质的测验甚至观察的评价方式;(2)系统记录评价的结果,并随时保持最新的结果;(3)尽量将搜集的资料量化。用数据来表示学生的学习情况;(4)为了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最终的学习成就,教师需要加大最后测验得分的权重;(5)评价应该以成就为依据,不要把其他特征的评价和成就评价混杂起来。
3.【答案要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教学事项是指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教学是有一定程序结构的。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九大教学事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后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