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题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桑代克
第22题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从众
第23题物理学习中的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审题技能的应用,这在心理学中称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正迁移
第24题所谓,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变式
第25题 _________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从众
第26题学习是否发生变化的标志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认知结构是否发生变化
第27题发现教学又称__________,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启发式教学
第28题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一二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和倾向。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心理特征
第29题是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勒温
第30题教师的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教学策略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第31题 程序教学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第32题观察学习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第33题自我意识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部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第34题 简述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心理操作活动的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准备状态,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产生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定势起到促进和阻碍两方面作用。
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第35题简述学习的特点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第36题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第37题简要回答发现教学的阶段及其原则。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发现教学经过四个阶段: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促使学生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再次,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最后,根据实际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2)发现教学的四项原则:①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③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④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五、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8分)
第38题 论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0分)
第39题 这是一次课堂记录:
心理辅导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比较擅长做什么?”“我擅长唱歌”,小红说,“我还在少儿卡拉0K大赛中得过奖呢!”
“我擅长书法,我的书法作品也得过奖。”小毅回答说。
“我擅长踢足球”,“我擅长学数学”,“我擅长学语文”……同学们在抢着回答。这时,老师发现小兰坐在那里没有讲话,便问到:“小兰,说说你擅长什么?”小兰站起来说:“我没有什么爱好,学习也不好,我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可见,小红同学在唱歌方面有较高的自我效能;小毅在书法方面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有的同学在语文学习方面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有的同学在数学学习方面有较高的自我效能;而小兰似乎缺乏在某一方面的自我效能。
请分析此案例所体现出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并对小兰缺乏效能感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在20世纪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2)自我效能感与成就行为是相互促进的。一些研究表明,通过下述几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①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要善于给学生提供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②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榜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增强自我效能感。
③恰当地运用外部强化。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以强化,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能力的提高,增强自我效能感。
④使学生学会自我强化。教师要通过示范教导等方式使学生学会确立合适的目标和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目标来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