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1题 宽大的前额是聪明的标志,这是一种( )
A.刻板印象
B.近因效应
C.第一印象
D.晕轮效应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刻板印象是指对社会上的各类人群的特有的固定的看法,或是对人概括、泛化的看法。
第2题下列各项中,( )不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A.社会
B.知识
C.儿童
D.教师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第3题 “学不躐等”讲的是教学要重视(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学不躐等”是指学习不能逾越等级。
第4题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科尔伯格
B.布卢姆
C.艾斯沃斯
D.埃里克森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并据此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
第5题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高中阶段课程设置的特点是(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综合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新课程强调高中阶段课程设置应以分科课程为主。
第6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是( )
A.坚持知行统一
B.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C.努力做到“慎独”
D.学习先进人物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慎独”标志着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达到高度自觉的程度。
第7题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
A.课程计划一课程标准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课程的一般结梅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第8题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将“两基”作为新的奋斗目标,开始了普及义务教育的第二次跳跃,其中“两基”指的是( )
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
C.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提出“两基”指的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第9题我国现在进行的是第( )次课程改革。
A.7
B.8
C.9
D.6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我国现在进行的是第8次课程改革。
第10题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略。
第11题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的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