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niàng)驯良(xùn)可恶(è)
B.处理(chǔ)埋怨(mán)干涸(hé)
C.上溯(shuò)畸形(qí)卓越(zhuó)
D.省亲(shēng)旌旗(jīng)称心(ch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狼藉改弦更张读书扎记一幅楹联
B.拮剧心心相印竭泽而渔纵横捭阖
C.通谍绿荫蔽日和盘托出无耻谰言
D.修葺绵里藏针别出心裁焦头烂额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是纤维结构却又不易燃烧,这是石棉的。
②没有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文艺的。
③我们要耐心教育孩子,不要他们的自尊心。
A.特色冲破迫害B.特性突破迫害
C.特色突破伤害D.特性冲破伤害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B.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C.“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D.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对前来探视的战友侃侃而谈。
5.“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此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A.苏洵苏轼苏辙B.班彪班固班超
C.杜甫杜牧杜荀鹤D.曹操曹丕曹植
6.“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句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比喻B.排比比喻C.比喻象征D.起兴对比
7.鲁迅《拿来主义》一文,指出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应当是()
A.等待别人送来
B.随便别人拿去
C.全盘否定或全盘吸收
D.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
8.作者、作品及作品中人物完全相配的一项是 ()
A.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刘和珍B.曹禺,《雷雨》,鲁大海
C.莫泊桑,《守财奴》,欧也妮D.罗贯中,《促织》,成名
9.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10.对下面这个复句类型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荔枝蜜》)
A.条件B.假设
C.转折D.因果
二、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1~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11.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
B.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1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1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D.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三、知识积累(第14、15小题各4分,第16小题5分,共1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寄意寒星荃不察,。(鲁迅《自题小像》)
16.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1)“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南岳衡山、西岳、北岳恒山、中岳。
(2)《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3)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得分评卷人
四、文言文阅读(第17小题3分,第18小题4分,第19、20小题各2分,第21小题3分,共14分)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选自《左传》)
17.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