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41.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而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_______和相关类属学习。
2.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_______、保持和应用。
3.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即_______和理性概括。
4.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
5.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理性知识和_______。
6.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办法是_______。
7.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_______。
8.知识就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_______。
9.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_______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0.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___和认知策略两大类。
11.命题学习必须是以符号学习和_______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
12.心智技能的掌握是以_______为前提的。
13._______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14.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_______。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15.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_______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
16.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人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_______,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使用的知识信息。
17._______,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18.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直观和_______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19.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_______。
20.在直观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是_______。
21._______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22.在指导学生概括时,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_______和反例。
23._______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24._______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性的例证。
25.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属于_______。
26.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______。
27._______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28.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_______。
29._______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0.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_______、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31._______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
32._______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闭的关系。
33.学生已有“哺乳动物”的观念,学习“鲸”这种动物,就可通过_______学习来进行。
34.学生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现在要认识“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就是_______学习。
35._______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36.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_______、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37.通过_______,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造成果,这对于创造态度的获得起到了积极作用。
38._______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39.一般而言,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_______实物直观。
40.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_______、组合律。
41.创造态度和_______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
42.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_______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
三、简答题。
1.简述知识的类型。
2.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3.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4.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5.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
6.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7.简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
8.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9.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10.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
11.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2.请简述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这三种知识直观类型的优缺点。13.请简要阐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内涵及不同之处。
14.在运用变式时,常发生什么错误?
四、论述题。
1.李老师发现,班上的许多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问记忆英语单词,但在英语考试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错误,请谈谈教师应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教给学生避免遗忘的复习方法。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3.论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4.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D 5.B 6.D 7.B 8.B 9.D 10.D 11.B 12.D 13.B 14.C 15.D 16.C 17.D 18.A 19.A 20.B 21.B 22.C 23.B24.C 25.C 26.A 27.C 28.C 29.B 30.A 31.D 32.C 33.B 34.A35.C 36.C 37.A 38.C 39.B 40.D 41.B
二、填空题
1.派生类属学习 2.同化 3.感性概括4.150 5.感性知识 6.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7.瞬时记忆 8.主观表征 9.陈述性 10.心智技能 11.概念学习 12.知识的学习 13.知识学习 1:4.过度学习 15.辨别 16.工作记忆 17.变式 18.概括 19.观察能力 20.感性概括 21.理性概括 22.正例 23.正例又称肯定例证 24.反例又称否定例证 25.命题 26.并列结合学习 27.直观 28.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29.程序性知识30.痕迹衰退说 31.组合律 32.命题学习 33.派生类属 34.相关类属35.并列结合学习 36.知识获得 37.知识的学习 38.直观 39.优 40.活动律 41.创造能力 42.概念学习
三、简答题
1.(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根据反映活动的类别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3.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在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
4.(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6.(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7.教学中的感知规律包括四个方面:(1)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2)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3)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4)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时应间隔和停顿。
8.(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