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立足点和基本前提。
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竞争性、功利性等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一些教师产生讲报酬、不讲质量;比学历、不比能力;讲个人利益多、讲无私奉献少;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等消极现象,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形象,这就迫切要求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大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包含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本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势必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从这层意义上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1)说理疏导法
说理疏导法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要以理服人;其次,要讲究针对性,要根据教师的道德情况,针对不同类型、层次,因人而异地进行说理引导;再次•要尊重教师的人格,教育者要把教育对象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发扬民主,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双向交流;最后,要讲究说理疏导的艺术,教育者要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去说理。要将教师道德理论讲得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说理疏导法包括讲授、报告、谈话、讨论、辩论、阅读书籍报刊等形式。
(2)榜样教育法
榜样教育法即用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的事迹对教师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是一种实际、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在榜样教育中,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为教师树的榜样应是一个多种模式的榜样群,而不是单一的模式,不仅包括古今中外教育界的典范人物及其职业道德,还包括实践中的典型事例;其次,为教师树立的榜样应有可接受性,只有全国的先进典型还不够,应提供本地区、本单位的榜样;最后,为教师树立的榜样必须注重真实性,不要人为地拔高和神化榜样,使人们看到他们确实有高尚的道德行为,说起来服气,学起来愿意。
(3)对比教育法
对比教育法就是把各种不同事物的特点、属性等进行比较,分清是非、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实施教师道德的对比教育,一般可采用“纵比”与“横比”。“纵比”是把过去的教师道德和现在的教师道德加以比较,从中看出变化和发展规律,端正对现实的认识;“横比”是把同类的两个事物加以比较,从中引出正确的认识。
(4)个别教育法
个别教育法是针对教师道德品质的差异性,用交心谈心的方法,去解决教师道德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是教育者联系教师的情感,了解教师道德情况的基本方法。运用个别教育法应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正视教师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教育者的责任是要尽量扶植教师个性中的积极因素,抑制个性中的消极因素,塑造优良道德品质。其次,要分析道德问题的特殊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最后,要注意进行职业道德个别教育的艺术性。
(5)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培养教师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局限于给教师传授道德知识,必须引导他们参加实践锻炼。首先,实践是教师树立科学的道德观,沿着正确方向成长的必由之路;其次,从教育者那里获得的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教师亲身实践的体验,才能转化为理性认识,逐步转化为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以上几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各有特点。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师德教育方法体系。在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时,应注意从实际出发,善于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3.师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1)职前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①通过大学的入学教育课强化教师的专业思想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主要是由师范院校主导。师范院校在新牛入学之初就应该强化其热爱和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价值观念,为教育事业乐于奉献自己的人生观等专业思想。教师思想教育实质就是师德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可以集中在开学之初的“入学教育课”进行。
②开设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
当前,我国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开设了专业学科、社会文化、教育学科三个方面的课程。体现师范性的课程主要是教育学科课程。这三门课程都侧重于“如何教”,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关注。但是,身为教师仅仅知道如何教书还不够,还应懂得如何育人,而这就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所以应该在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增加专门的师德课程。
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师德教育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例如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法律法规的教育等。教师在讲解这些课程时,大多围绕理论来进行,并没有与师德教育联系起来。其实,师德规范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关联的,例如,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条中规定:“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这一师德规范可以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如在邓小平理论课中讲解国家方针与政策,与师德规范中“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联系起来。
④在教育实习中加入师德教育内容
以前我国师范教育的实习时间为毕业前的一两个学期,时间多为一个半月左右,实习内容主要是听课、上课。这种实习形式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之后很多大学对此进行了改革,但仍是针对“如何教”做出的调整,缺乏对师德教育的关注。实际上学生的实习既要让他们学习和锻炼“教书”的本领,而且也应学习和锻炼“育人”以及形成“人类灵魂丁程师”的师德观念。
(3) 职后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①实践
所谓实践是指让教师在工作职场中,通过践行师德规范,进一步加深对师德规范的理解,同时也让师德规范变成是自己的一种信念化的规范,以此来达到提升自己的师德境界的目的。背诵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规范要求,显然仅是一种低层次的要求,很可能许多教师无法真正理解这些师德规范,无法内化为信念化的东西。只有在一定的教育工作场景中践行道德规范,才可能收到实际效果。
②拜师
所渭拜师就是指通过师徒结对的途径来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每所学校里一般都有一些“名师”,他们往往既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也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服众的道德修养。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种资源,有意识地确立师徒学习制度,使得年轻教师在名师的亲身示范和悉心帮教下,获得师德的成长。
③自我修养
A.反省
反省就是通过自我批评、自我解剖.以求达到自我否定、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目的。这是教师加强和提升师德修养的较好途径。教师可以采用写反思日记的途径来提升自己的师德。所谓反思日记,就是教师把教育情境中发生的事情、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学生的反应等记录下来,而后进行反思。教师一旦能够进行反思,无疑将对自身的师德成长大有益处。
B.慎独
慎独是指在一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守道德信念,自觉按照道德要求去行动、不做坏事。慎独对于教师的师德修养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教师这一职业是在一人独处的情况下进行的,如备课、批改作业等,缺乏监督性。能否做到慎独,直接关系到教师劳动的质量。
4.新《规范》的亮点
教育部正式公布印发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前在征求意见稿中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的“保护学生安全”被正式列入新规范的第三条关爱学生中。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亮点颇多,包括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应保护学生安全、终身学习等。
(1)“保护学生安全”首次纳入新规
此次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的新形势作出的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修订。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学生安全”被首次写入了新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写入该内容是在明确“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遵守的职业精神。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工作,专门成立研究小组,由专家、教师及教育部官员组成。此次修订是我国自1997年以来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首次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在前期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2)“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在新规范中,“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实际上,随着社会形势发展,中小学的课本也在不断更新、查化,再也不像以前一成不变。同时,社会的进步也要求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如果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