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入口关,做好教师资格面试工作。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核编工作,核定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做好全市教师招聘工作,新招聘教师不少于3000人。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将中小学绩效增量全部纳入奖励性绩效,探索实施与工作量、岗位等级相衔接的薪酬分配制度。继续引进“双一流”师范类高校应届全日制毕业生;做好首届省属公费师范生就业分配,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400名。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职称评审权应放尽放,全面推行“三定一聘”,探索建立高级教师岗位第三方聘期考核。完善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1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教师专业学习和研修,提高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健全教师研训体系,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和“青蓝”培养活动,搭建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教学研究平台和教育科研管理平台,指导教师规划专业成长。落实《临沂市普通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计划》,成立40个名师工作室,形成市、县两级名师工作室建设梯队。做好山东省特级教师评选推荐等评先树优工作。做好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培训教师9万人次。依托知名师范院校,开展教师轮训工作。
14.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完善教师待遇保障体系,保障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深入开展教师减负工作。继续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实施交通补助和乡村教师体检制度,落实农村学校特级岗位政策。全面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政策。提升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15.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系列活动,持续开展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发挥师德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加强师德师风监督,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健全日常监督制度,设立“师德监督信箱”,向家长发放“师德评议卡”或调查问卷,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评议。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加大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力度。持续开展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整治。坚持改善民生,全面提高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
16.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健全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推进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动态管理,巩固失学辍学儿童劝返复学成果,保障适龄儿童应入尽入。严格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健全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教育资助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特别是残疾儿童、特困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切实兜住义务教育底线。持续推进教育精准扶贫“323”工程,全面完成教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开展全市教育系统“爱心一日捐”活动,充分发挥募集资金扶困救助、奖励优秀教师的作用。立足教育系统优势,开展教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提升教职工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17.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完成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持续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50%。认真贯彻《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依法实施城镇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77处。做好无证幼儿园整治“回头看”工作,杜绝出现反弹。推动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作为独立事业单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全面推进幼儿园镇村一体化管理。按照“名园+”模式,组建一批优质学前教育集团。落实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招考新教师。继续做好流动儿童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开展幼儿园“小学化”治理,组织游戏活动实验区(园)建设,深入开展园本教研和片区化教研,整体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组织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环境。
18.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建立完善大班额化解长效机制,年底前,实现普通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清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7处,加快北城新区二期中小学建设,压茬做好师资和教育教学设备配备工作,确保秋季招生入学。支持河东区、费县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县(区),稳步推进其他县区开展创建工作。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引导学区和集团加强内涵建设,举办集团化办学成果交流会,推动各县区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19.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坚持质量核心,发展素质教育,结合学校实际、传统特色、文化底蕴、学校师资、周边资源等,科学设计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目标,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组织高中学校开展基于特色发展的考察学习与交流活动,加强对学校特色课程开设和实施的跟进指导,提升“选课走班”实施水平,强化对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督导与评估,优化学校管理,逐步形成学科特色高中、综合高中,职普融合高中、艺体高中等多样发展、各具特色的办学格局。
20.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全面落实教育部山东省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出台我市具体实施方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办好高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助力培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积极落实职教高考制度,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一定技能基础的合格生源,为学生依照兴趣和禀赋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成长通道。依托临沂职业学院、临沂高级财经学校、临沂卫生学校筹建市级共享性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着力推进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依托职教云平台,分专业、分学科建设市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继续开发优化23门立体化教材并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21.推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发挥市级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和市级社区教育大学作用,健全完善以县(区)社区教育学院为主体、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村(居)社区学校为基础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开发具备优秀传统文化、乡土特色的社区课程,建设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植一批有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项目,表彰一批社区教育先进单位。
22.推进特殊教育关爱保障。完成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目标任务,确保每个县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加强随班就读、随园保教资源教室建设,加大送教上门力度,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
23.加强教科研工作。加强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管理工作,及时跟进指导重点课题研究,积极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改进方式,注重实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育学生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