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地理教师招聘试题 >> 内容

2012年高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发展(1)

时间:2012-8-4 15:34:32 点击:

  核心提示:2012年高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发展...

2012年高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发展

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

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①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开发”--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促进更新

②非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利用”--节约和综合利用,寻找新的代替品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消耗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原因是:①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经济技术水平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三)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污染源: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

①全球气候变暖--

★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O3等。火山灰、植树造林能减弱气候变暖的趋势。

★危害:沿海--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

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

②酸雨(雾、雪)--“空中死神”: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危害:对水体,对土壤,对生物,对建筑物的影响。

③臭氧层破坏

(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各种洗涤水,包括氮、磷等)

(3)土壤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

★危害:污染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影响卫生传播疾病

★处理: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填埋;堆肥(发酵、高温杀菌);焚烧(发电)等

2、生态破坏:破坏生态平衡--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1)生物物种锐减

①现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程度越来越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雨林)。

★生物的作用:①经济方面-为人类提供食物、木材、工业原料等。

②生态方面-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成生命支持系统。

②原因:乱砍滥伐、过度捕猎、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也能导致物种灭绝)

③危害:生物多样性破坏,食物链断裂,使生态平衡失调。

(2)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砍伐、开荒、开矿、薪柴采集、放牧和空气污染

(3)湿地减少--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①湿地的作用:经济作用--提供食物、水源,航运、养殖、旅游、灌溉等

生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

(湿地中的泥炭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有机物,不参与大气CO2的循环,成为炭库,可缓解“温室效应”)

②湿地减少的原因: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沉积;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沼泽)水量减少;围湖(海)造田,使湖泊、滩涂面积缩小;水体富营养化,使湿地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23楼

(4)土地荒漠化

①沙漠化的表现: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缩小而引起的土地沙化、石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②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③西北沙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疏松;多风(暴雨、鼠害等)

★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导致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④防治的主要措施:

Ⅰ.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Ⅱ.生态恢复和建设: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风固沙

◇绿洲地区:封沙育草(外围);植树造林(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内部)。

◇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固阻流沙。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植树种草,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

★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如开发新能源,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Ⅲ.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考虑下游的生态保护。

(5)土壤次生盐渍化

①分布(我国):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绿洲上(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②次生盐渍化的成因:人为方面:耕作技术落后,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

自然方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

三、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① 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 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 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④ 庞大的人口压力:

⑤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源利用率低。

⑥ 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从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生态极危机区分布于东部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

2、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3、 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

① 调整农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调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② 开展综合利用:以农畜产品为中心,发展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

③ 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的利用--原料来源于秸秆、人畜粪尿,沼液、沼渣还田或养鱼。(理解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图)

地理必修3主要考点

●区域和区域差异

考点 详解

区域的含义 l

是指地球表面的某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指标方法划分的空间单元,这些空间单元之间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质的。

区域差异 1、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运用区域比较法研究;区域内部有整体性,运用综合分析法研究;

2、区域比较的方法:(附表在后)

区域比较的方法

大项 小项 内容

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 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相邻关系

气候 1、气温特点;2、降水特点;3、气候类型概括;4、特殊气候现象。

地形 1、地形单元;2、地势特征;3、主要地形类型;4、特殊地貌景观。

水文 1、主要河流水文特征;2、主要湖泊水文特征;3、其他湿地水文特征。

植被动物 1、地带性植被;2、典型动物;3、特殊物种。

土壤 1、地带性土壤;2、特殊的非地带性土壤;

自然资源 1、 土地资源 水资源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等资源构成;

2、 资源优势及其问题;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民族民俗 1、人口规模及密度;2、人口分布;3、民族。

语言及文化 1、语言种类;2、宗教信仰;3、民俗文化;4、现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

生产活动 1、 农业(作物、熟制、农业类型、在世界农业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农业区、农业区位条件);

2、 工业(工业部门构成特征、工业区位条件、工业区及其重要工业城市)

其他 其他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地理事物。

中国的区域差异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