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校园招聘公告
一、单位简介
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成立于1960年,原为中央科研院所,现为西南唯一一家引领和支撑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具备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等多领域综合攻关能力的综合性科研院所,主管单位为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研究院科研特色鲜明、研发水平一流。现有博硕士科研人员百余人,其中,国家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余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博士40余名;同时设有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新型焊接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分析检测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以及航空专用高端金属粉末制备实验室、航空零件粉末冶金成型实验室、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实验室、节能环保装置实验室、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制备实验室、动力电池电极制备实验室等14个高新技术科研机构;长期承担国家及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和企业技术攻关任务,数百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先后为“神州飞船”、“新型战机”、“地地战略导弹”等国家重点工程和有色金属行业提供大批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国防军工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面向未来,研究院将秉承“科技支撑发展,科技引领发展”的宗旨,紧紧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城市”以及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努力建设成为研发能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研究特色鲜明、科研成绩突出、拥有国际、国内科研成果领先且产业化转化率高的科研院所,成为能够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合作、科技综合实力与创新能力突出、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创新中心,为国家经济转型、有色行业振兴和相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出应有贡献。
研究院为有志于有色行业发展的优秀科研人才提供广阔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热切期待优秀科研人才的加盟,与研究院共同发展。
二、人才需求
根据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研究院计划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招聘2015年应届硕博士毕业生25名,作为全职科研人员。具体信息如下:
2015年校园招聘人才信息
专业 |
学历 |
人数/名 |
其他要求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 |
博士 |
2 |
1.博士期间独立主持至少1个项目;2.硕博士研究方向一致;3.主持或参与的项目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材料领域;4.有水热合成、共沉淀合成等湿法合成经验优先。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业催化、材料化学相关专业 |
博士 |
3 |
1.博士期间独立主持至少1个项目;2.硕博士研究方向一致;3.主持或参与的项目涉及废水净化(重金属离子去除)、废气净化(VOCs、脱硫脱硝、除尘及PM2.5终端处理)、城市垃圾处理(降、解、资源化)等治理技术及装备领域;4.有以上领域相关环保产品(含工艺、材料、装备)研发经验优先。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粉末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材料物理与化学、金属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博士 |
3 |
1.博士期间独立主持至少1个项目;2.硕博士研究方向一致;3.主持或参与的项目涉及钛合金粉末、镍基合金粉末等金属粉体材料研制,具有气雾化制粉研究基础,熟悉雾化制粉的整套工艺。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 |
硕士 |
4 |
1.硕士期间独立主持至少1个项目;2.曾发表SCI、EI论文;3.主持或参与的项目涉及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锂硫电池、铝空电池等领域;4.有水热合成、共沉淀合成等湿法合成经验优先。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业催化、材料化学相关专业 |
硕士 |
6 |
1.硕士期间独立主持至少一个项目;2.曾发表SCI、EI论文;3.主持或参与的项目涉及废水净化(重金属离子去除)、废气净化(VOCs、脱硫脱硝、除尘及PM2.5终端处理)、城市垃圾处理(降解、资源化)等治理技术及装备领域;4.有以上领域相关环保产品(含工艺、材料、装备)研发经验优先;5.熟悉相关的工艺设计知识、熟练使用CAD等绘图软件。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粉末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材料物理与化学、金属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硕士 |
7 |
1.硕士期间独立主持至少1个项目;2.发表过SCI、EI论文;3.硕士主持或参与的项目涉及金属粉末注射成型、热等静压成型以及激光选区熔化、激光近净成型和电子束选区熔化等金属增材制造领域;4.具有金属增材制造工艺的研究基础,熟悉三维设计-数据处理-零件成型-零件后处理的整套工艺,熟练操作金属增材制造设备。 |
三、应聘方式
简历接收截止时间:2014年12月1日。
请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学历、学位(应届毕业生可提供《毕业生推荐表》)及获奖证明的电子扫描件,投递至邮箱:scysyjy@sina.cn
邮件主题:学历-专业-学校-姓名。
邮件附件:1.个人简历(word或pdf格式)
2.电子扫描件(jpg格式)
四、招聘程序
招聘甄选工作包含简历筛选、专业知识笔试、综合面试考评等环节,研究院将根据专业需求及招聘计划情况,安排笔试和面试,确定拟聘全职科研人员。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小姐
电话:028-83178859(8:30AM-17:30PM)
电子邮箱:scysyjy@sina.cn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三友路231号
邮编:6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