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 内容

2011年广西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2-2-3 16:57:13 点击: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3分,6—1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角色∕角逐砥砺∕抵消载歌载舞∕载誉归来B. 贝壳∕地壳和蔼∕暮霭锲而不舍∕提纲挈领C. 和谐∕调和屡次∕步履称心如意∕拍手称快D. 模块∕楷模誊写∕家眷呱呱坠地∕沽名钓誉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B. 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C. 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D.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B. 《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C. 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D. 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②“五一”期间,市长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韩国投资考察团。

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的人。

A. 投降分别深孚众望B. 投诚分别深负众望C. 投降分头深负众望D. 投诚分头深孚众望

5.《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五个系列中的一项是()。

A. 诗歌与散文B. 小说与戏剧C. 新闻与写作D. 文化论着研读

6.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水轮发电机组,1月24日开始在()进入正式安装阶段。这标志着我国清洁能源重装工艺及安装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A. 向家坝电站B. 岭澳核电站C. 长江三峡水电站D. 大亚湾核电站

7.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当地时间5月1日23时35分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已经完成了消灭‘基地’组织头目()的行动。”

A. 本·拉登B. 扎瓦赫里C. 马斯哈多夫D. 巴拉耶娃

8.下列学习迁移属于具体迁移的是()。

A. 对“蜜蜂”、“蜻蜓”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昆虫”这一概念的掌握B.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C. 将已掌握的字母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词D. 学生学会写“牛”这个字,有助于学习写“犇”

9.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

A. 汉武帝B. 董仲舒C. 郑玄D. 朱熹10. ()又被称为工作记忆。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C.  长时记忆 D.  感觉记忆

二、文章阅读(18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则不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得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的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B.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C. 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D. “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1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B. 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意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C. 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D. 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1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B. 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C. 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D. 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二)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上常赐告②者数,终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也?”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⑤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注] 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二人均为古代着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14.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比:并排B.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矫:假托C. 责大指而已指:意旨D. 亦不能夺之矣夺:强取

15.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作《师说》以贻之B. 上贤而释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 庄助复为请告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D. 尊宠于群臣无二以勇气闻于诸侯

16.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B.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C.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D.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三、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7分)

(一)古诗词鉴赏(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9题。

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注] ①引领:伸颈远望。

17.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2分)

18.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B. “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C. 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D. 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9. 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二)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20.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2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22. 雕栏玉砌应犹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23. 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

四、技能应用题(15分)

24. 案例分析题(10分)

课堂上学生们兴致勃勃、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外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然后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

思考: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课程理念的。

25. 辨析题(5分)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各种教育现象。

五、写作(30分)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1年广西某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 B项贝壳(ké ),地壳(qiào );C项称(chèn)心如意,拍手称(chēng)快;D项誊(téng )写,家眷(juàn )。

2.A[解析] A项,“不足为训”意为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B项,“不期而遇”意思是指没有约定时间而遇见,指意外碰见。说和“春雨不期而遇”不恰当;C项,“江河日下”是指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该成语用在此处显然不合语境;D项,“兵不血刃”是指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句中已经提到“90分钟激战”,显然与兵不血刃是矛盾的。

3.C[解析] A项“包括……所组成”,句式杂糅。B项“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成分残缺。D项“巨大的……形上盖”,定语语序不当,可改为“一个由一块巨大的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或“一个由一块紫色玻璃构成的巨大的覆斗形上盖”。

4.A[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A项,投降:停止抵抗,放下武器;投诚:也有投降的意思,但其是褒义词。表达相同意义的贬义词可以是“变节”、“叛逃”(贬义较轻)。中性的描述可以是“投奔”。根据文中语境只能用投降。分别是指一个人分多次做相关的工作;而分头指多人同时去做相关的工作。原文中显然应用分别。深孚众望:使大家非常信服。深负众望:深深辜负大家的期望。在本语境中应选“深孚众望”。

5.C[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分为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故本题选C项。

6.A[解析]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1月24日开始在向家坝电站进入正式安装阶段。这标志着我国清洁能源重装工艺及安装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也为向家坝电站首台机组明年顺利发电奠定了基础。

7.A[解析]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当地时间5月1日23时35分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已经完成了消灭‘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行动。”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巴情报官员5月2日证实,本·拉登于当地时间2日清晨在伊斯兰堡附近被击毙。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等地遭到恐怖袭击后,美国认定本·拉登是“9·11”事件的头号嫌疑犯。

8.D[解析] 具体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的过程。D选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垂直迁移;B项属于同化性迁移;C项属于重组性迁移。

9.B[解析]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 B[解析]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提取使用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即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

二、文章阅读

11. A[解析] A项中的“可见”暗示了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而从原文来看,前后内容是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作者只是在文中举例说明,在近代时,王国维阐述“意境”时,就是这样认为的。但这并不能表明,“情景交融”的观点就是因为王国维的解释而流行到现在的。

12. C[解析] 从原文来看,作者在第三段先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接着再举陶渊明的例子,说“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这句话中的“寻找、发现、体验”表明艺术家不一定就认识到这种意味,况且原诗句有“欲辨已忘言”,只能说明陶渊明对这种意味有所体验、察觉,并不能说他认识到自己身处有意味的世界;而选项C则绝对地认为陶渊明已经认识到了,显然是犯了绝对化的错误。解决这道题的技巧在于运用排除法,B、D两项一般都会排除掉,A项只要认真对照原文,即可看出其意思与原文出入不大。故选C。

13. B[解析] B选项中的“两种”意味,在文中根本找不到,文章并没有说“意味”的分类,这种理解显然是对文意的曲解。

14. D[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D项“夺”是“改变”的意思。

15. B[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A项“以”都表目的;B项,第一个“而”表承接,是“于是”的意思,第二个“而”表转折,是“却”的意思;C项“为”均为介词“替”;D项“于”均表示介词“在”。故选B。

16. C[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在文言文中,省略宾语应比省略主语频繁。在读句时应特别要注意。C项“上”,既可为主语,亦可为宾语,显然,将“上”视作主语语势更畅。

参考译文:

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很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他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很多家,有的甚至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就趁便见机行事,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我请求归还符节,并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武帝认为他很贤能,就赦免了他的罪。他(汲黯)因为多次强硬进谏,不能够在朝廷内长久任职,调任为(贬为)东海太守。他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曹掾史,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做。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过了一年多,东海郡被治理得很好。

汲黯身体多病,皇上多次批准他的休假请求,病情始终无法痊愈。庄助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他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自己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