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教育基础试题 >> 内容

2012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理论模拟卷及答案解析二(2)

时间:2012-2-1 14:23:13 点击:

  核心提示:2012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理论模拟卷及答案解析二...
22.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_____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2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______地位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

24.学生具有______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25.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______和教科书。

26.______是一个有自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27.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______为基础。

28.历代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例如孔子要求“______”。

29.巩固新教材的工作,可以采取提问、重点复述、______等方法进行。

30.课的结构受______、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因素制约,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

31.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

32.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颜回的话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33.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______自己,是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34.______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35.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方法有目标激励法、动机激励法、______和惩罚激励法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6道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36.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37.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38.简述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39.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0.运用榜样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的要求。

41.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2.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4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苏联十月革命之后的1939年。出版了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这本书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

2.【精析】B学制的建立表明制度化教育的建立,是其典型表现特征。

3.【精析】A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4.【精析】C少年期是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儿童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5.【精析】B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

6.【精析】C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7.【精析】D语文、数学、外语等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

8.【精析】B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教学大纲。

9.【精析】B赫尔巴特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五段教学法,即准备、提示、比较、概括及应用。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0.【精析】C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讨论法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11.【精析】A实习法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12.【精析】B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

13.【精析】A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4.【精析】C ABD是引入性提问的策略,只有澄清和总结是属于深入性提问策略范畴。

15.【精析】A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填空题

16.生产劳动

17.洛克

18.再生产科学技术

19.学校教育

20.遗传素质

21.教学目标

22.质量标准

23.主体

24.向师性

25.教学大纲

26.课程设计

27.直接经验

28.“学而时习之”或“温故而知新”

29.练习

30.学科特点

3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32.疏导

33.教育

34.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35.关心激励法

三、简答题

36.(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2)传统的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的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的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37.(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38.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第四,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第五,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39.教学过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知、情、意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因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不仅与教学内容、也与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对它们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两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0.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运用榜样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41.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

(3)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纽带。

四、论述题

42.(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43.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基本方式是“掌握”,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生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进行的交往,教学活动的概念就可以扩大到生活教育的领域。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这种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学生的认识实际上走的是人类认识的捷径。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