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 )
32.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 )
33.在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中,铃声是作为强化物而出现的。 ( )
34.画线帮助记忆是复述策略的一种。 ( )
35.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 )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36.动机
37.教育机智
3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39.德育过程
40.情感
41.微格教学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2.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43.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44.简述气质和人格的区别。
45.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有何启发?
46.简述教学组织形式中道尔顿制的具体做法。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7题10分,48题11分,共21分)
47.请谈谈你对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的理解。
48.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机智的认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C[解析]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同化说。
2. B[解析]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A[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中,上课是整个教学工程的中心环节;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过程;学业成绩的考核和评定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反馈。
4. B[解析]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是认知策略中的一种。
5. C[解析]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想象而进行的一种直观的能动的反映形式,与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相比,它的优点就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
6. A[解析]信度代表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效度代表了测验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7. C[解析]19 68年奥苏伯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
8. 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初步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思维,但仍不能脱离具体情境和具体事物的支持。
9. A[解析]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概括和归纳。
10.D[解析]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论、行动来影响学生,即为示范者角色。
11.B[解析]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他通过实验发现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后来相同要素被改为共同要素,即认为两种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12.C[解析]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是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所以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即为社会自我方面的自我意识。
13.A[解析]言行一致原则也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
二、多项选择题
14. BCD [解析]“性相近,习相远”中的“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包括环境和教育的后天影响。
15.AD [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影响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社会知觉和自我认知。
16. ABCD[解析]人格的发展是社会化的结果。不管什么社会,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同伴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体。
17. AD[解析]当某种刺激增加时,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即为正强化物;二级强化物是与一级强化物配对后起强化作用的刺激,由社会文化决定的特权、社会地位、财富、名声等构成决定人类行为极有力的二级强化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
18. ABCD[解析]学生的权利一般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由教育法赋予的权利,是国家对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一些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受法律的保护。我国对青少年权利的概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人身自由的权利,故本题答案为ABCD。
19. ABCD [解析]略。
20. AB[解析]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智力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三、填空题
21.裴斯泰洛齐
22.谈话法
23.科尔伯格
24.冲动型 沉思型
25.强化
26.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
27.外倾型和内倾型
28.认知 生理
29.高速磁悬浮国产化样车
30.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
四、判断题
31.× [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32.× [解析]应为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33.× [解析]食物是巴甫洛夫实验中的强化物,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引起狗的条件反射。
34.√ [解析]略。
35.√ [解析]略。
五、名词解释
36.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37.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特别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作出迅速灵敏的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教育能力。
3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要求教学要照顾到个别差异,也就是要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39.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法制思想以及道德等形式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转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
40.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41.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六、简答题
42.[答案要点]
班级的学习管理;班级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管理;班级的体育卫生管理;班级课外活动管理;班级财物管理。
43.[答案要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4)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之一。
44.[答案要点]
气质和人格的主要区别是:(1)气质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而人格本质上是由个人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会因见识和新经验而发生改变;(2)气质在人的早期就已呈现出来,而人格出现得比较晚;(3)在动物身上也能观察到气质,而动物是没有人格的;(4)气质是从人的情绪、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不涉及行为的具体内容,而人格特征可能与行为的具体内容有关(如学生特质焦虑等);(5)受较高级认知过程控制的行为与人格有关,而与气质无关。
45.[答案要点]
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来说,低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级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46.[答案要点]
道尔顿制的具体做法是: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志趣不同,他们各自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当然也就不同,甚至彼此不相干;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之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七、论述题
47.[答案要点]
马斯洛提出动机理论的“需要层次说”,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种,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需要,后三种需要是生长需要。缺失需要在满足之后不再感到需要,而生长需要的特点是越满足越产生更强的需要,并激发个体强烈的成长欲望。马斯洛还指出,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满足个体的缺失需要,有助于更高层次需要的激发。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产生不同行为的原因。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
这个理论将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结合起来考虑对行为的推动作用,是有一定科学意义的。但忽略了人们本身的兴趣、好奇心等在学习中的动力作用,有些学习活动并不一定都是由外部动机所激发和引起的。
48.[答案要点]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特别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作出迅速灵敏的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教育能力。
教育机智是在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教师观察学生的敏锐性、思维活动的灵活性、意志活动的果断性的优秀结合,是教师优秀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是教师熟练地掌握学生和机敏地教育学生的艺术体现。学生行为和教学情境的多变性决定了教育机智成为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
影响教育机智发挥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自身。首先,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是教师能否表现教育机智的基本前提;其次,教师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是产生教育机智的重要因素;再次,教师深厚的知识素养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使教师能够灵活处理教学中的意外情况。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第一,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师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采取疏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成长。第二,灵活果断,随机应变。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情境,迅速解决问题,组织教学活动。第三,对症下药,方法多样。教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多样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第四,实事求是,掌握分寸。教师在处理问题时,本着教育学生的原则,不夸大也不缩小问题,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