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德国
19.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2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在教学中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22.简述小学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23.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晏子使楚》时的一个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我们看第一行有一个词:侮辱。同学们,这个词不但要读准,它也是我们课文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词。那么你们知道,“侮辱”是什么意思吗?
生:侮辱就是羞辱,就是使对方难堪。
师:非常好!那么在这篇课文中,是谁想羞辱谁呢?
生:是楚王想羞辱晏子。
师:非常好!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文章的大概内容。但是有一些词,它可能和我们平时习惯的用法不一样。同学们,你们看,在最后一行有一个词:笑嘻嘻,平时我们说“笑嘻嘻”是用在什么情况下?
生:我很高兴的时候才会“笑嘻嘻”。
师: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你结合到那个句子中读一读,请打开最后一页,在最上面的一行,找到那个句子了吗?谁来读一下?
生: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师:那么在这个句子中,“笑嘻嘻”还是我们那个高兴的笑吗?笑得那么单纯吗?
生:我认为不是了,他是那种得意的感觉,他有意想侮辱晏子。所以他正好看到有这样的犯人是齐国的人,所以说他很得意。
师:噢!这种“笑嘻嘻”透着一种得意。
生:这种笑嘻嘻应该是嘲笑。
师:对,还有一种嘲讽的意味。还有吗?
生:讽刺的意味有一点。
师:对,是一种讽刺,是一种不怀好意。同学们,当我们把这些词的意思理解了,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课文了。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读一遍。
问题: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2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在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会议上,王老师说:“我的课没人听。”李老师说:“我们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怎么做。”张老师说:“考试是个指挥棒,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答卷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问题: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的困惑。(2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钓鱼的启示
那年,我刚满十一岁。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去钓鱼。
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像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问题(一):试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10分)
问题(二):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8分)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
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