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于( )。
A.夏朝
B.殷周
C.三国
D.秦朝
2.近代由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是( )。
A.壬子癸丑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3.教育者单纯强调人的自然性就会导致( )。
A.教育万能论
B.儿童中心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4.儿童在知道“苹果”“梨”是“水果”后,再学习“香蕉”也是一种“水果”,这种学习叫作(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相关类属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5.(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A.集权
B.权威
C.教师主导
D.民主
6.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处于(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7.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则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创造学习
D.认知学习
8.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
9.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其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 )。
A.榜样作用
B.心理健康功能
C.成功作用
D.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10.口渴会促使个体做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与维持功能
D.强化功能
11.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惩罚服从取向
B.寻求认可取向
C.社会契约取向
D.普遍伦理取向
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3.教师的意志品质表现出选择教育决策的( )。
A.自觉性
B.坚韧性
C.果断性
D.自制性
14.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5.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16.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