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提出问题、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B.提问、识别、探索、解决
C.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D.提出问题、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14.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5.正常行驶的汽车意外的遇到了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紧张的情绪体验,这就是( )。
A.热情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16.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 )。
A.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B.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C.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D.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17.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情境因素是( )。
A.班级规模
B.班级性质
C.班级类型
D.班级特征
18.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教学环境
D.教学策略
19.按学生的成绩分班,属于测验中的( )。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指代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20.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________、不平衡性、互补性和_______。
2.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的标志是________。
3.1902年通过的“______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试从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学生观出发,对上述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分析。
【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
1.【答案】×。解析: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4.【答案】D。解析: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是确定一定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不同。教育目的是对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特点的反映,体现着这一发展的时代特征。哲学观念、人性假设、理想人格都是主观层面的,不可作为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5.【答案】A。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并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6.【答案】B。解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因此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循序渐进原则。
7.【答案】A。解析:教师向学生学习、尊重学生意见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