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提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出现了使动用法,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一文言现象的认识,举出几个例子,以下哪一项不适合作为使动用法的例子?() A.渔人甚异之
B.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C.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D.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2.教学《威尼斯商人》时,教师介绍了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但是课后作业发现很多学生将四大喜剧与四大悲剧混淆,下列不属于莎士比亚四大喜剧的作品是()。 A.《威尼斯商人》
B.《仲夏夜之梦》
C.《麦克白》
D.《皆大欢喜》
3.《公输》节选自《墨子》,相对其他诸子百家,学生对墨子以及墨家的认识比较欠缺,为此教师课前让大家去收集墨子的资料,下面学生作业中关于墨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墨子的主要思想有“兼爱”“非攻”“法治”等
B.墨子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
C.墨子,名翟,我国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D.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4.教学杨振宁的《邓稼先》,教师让同学们完成语文教材中的某些题目。这部分内容在教科书中属于哪一系统?()
A.作业系统
B.助读系统
C.知识系统
D.课文系统
5.学完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后,同学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越发地热爱大自然中的各种物种。教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练习题:请大家为保护大自然的物种,设计出一期相关主题的黑板报。这属于下列哪个系列的教学?()
A.口语交际教学
B.阅读教学
C.写作教学
D.综合性学习
6.教师讲解《望岳》时,说道这是“诗圣”杜甫的诗,为了扩展学生的文学常识,鼓励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其他一些诗人的称号,以下是学生举的例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诗鬼”李贺
B.“诗仙”李白
C.“五言长城”王维
D.“七绝圣手”王昌龄
7.教学郦道元的《三峡》,教师介绍这篇文章出自其著作《水经注》,为了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教师找了四位同学来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水经注》,以下关于《水经注》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同学1:《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全书30多万字
B.同学2:《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C.同学3:《水经注》是古代重要古籍,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以及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等
D.同学4: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人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8.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教师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老师考大家一道科普题。”语文课考科普题,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他问大家:“红色的花朵热情、奔放,令人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叫作()。
A.“开门见山”导入法
B.“巧设悬念”导入法
C.“联系旧知”导入法
D.“直观演示”导入法
9.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文采,教师布置了一些积累名言警句的练习,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些学生出现了“言不对人”的现象,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C.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庄子》)
10.语文教学板书是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板书按照表达内容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以揭示课文脉络结构为主的板书叫作()。
A.词语锤炼式
B.结构提纲式
C.故事情节式
D.说明程序式
11.阅读《最后一课》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请大家思考一下: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可怜的人,也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
生:我认为他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下面对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开课便切人到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以这个问题为线,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
B.学生对韩麦尔先生的认识比较多样,而教师只总结了三点,忽略了其他几位学生的回答,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
C.这个问题设计得非常好,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D.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然后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总结,让课堂上升到新的高度
12.阅读《安塞腰鼓》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学习,大家都觉得这篇课文很美,但是究竟哪里美?请大家以“我发现了美,理由是()。”的句式说话。现在给大家五分钟的思考时间。
生1:我发现了场面美。课文第7自然段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击鼓时壮观的场面,给了我美的感受。
生2:我发现了舞姿美。课文第23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他们击鼓时舞姿的匆匆变幻,令人叹为观止。
生3:我发现了鼓声美。听,那隆隆隆隆的豪壮抒情、严峻思索能给人以有节奏的美感。
生4:我发现了后生美。瞧,后生们击鼓时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能给人以力量,让人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所以说是美的。
生5:我也发现了后生美。因为他们是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生6:我发现了联想美。因为击鼓时能让人联想到落日、大旗、马鸣、风、千里的雷、万里的闪等。
生7:我发现了黄土美。因为只有这么厚的黄土才能生养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所以说黄土也是美的。(学生笑)
生8:我发现了力量美。他们表演安塞腰鼓时动作都是非常有力的,能使我们感受到它的力量。
师:我们的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刚才找到的这些美点都能让我们进入到文章中,既感受到文章主要的写作内容:安塞腰鼓的击鼓场面、鼓声、击鼓后生、击鼓的姿态以及滋养的土壤等;又感受到安塞腰鼓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量以及通过鼓声传递出来的真挚情感。那么,作者又是用哪些美的写作形式将其表现出来的呢?小组合作探讨之后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6分钟之后交流,交流内容略)
师:同学们的讨论、分析和品味将文章的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完美统一起来了。的确,作者为了展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人的本质力量和时代精神,从语言、结构、内容、构思等方面苦下工夫,让我们感受到了其独特的句式美、结构美、抒情羡、对比美、动静美等。
对上述材料,下列各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教师将本课的阅读重点定为“寻美”,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寻找文章的美点,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展现自己的个性阅读能力,这个切入点小而准确
B.语文阅读教学不应该人为地设置出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来限制学生的思维,该教师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发现美、寻找美,实际上将学生的思维放置在了一定的框架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C.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积淀和生活体验等进行整体性的阅读或个性解读
D.将发现的机会给了学生,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自然地将思维和情感融进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