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3、在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14、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15、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活动; (5)班主任工作。
16、什么是说服法,运用说服法的要求有哪些?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要求有:(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17、什么是榜样法,运用榜样法的要求有哪些?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要求有:(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18、锻炼法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要求是:(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
19、陶冶法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要求是:(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0、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21、道德两难问题的意义如何?
(1)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2)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
(3)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
(4)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22、设计道德两难情境的要求是什么?
(1)设计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或者是可信的;
(2)设计的情境必须包含两条道德规范,而且只包含两条道德规范;
(3)涉及的两条道德规范在设计的情境中必须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
23、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1)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
(2)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
(3)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
(4)榜样对品德的作用;
(5)提出环境、行为的交互作用论。
四、论述题
1、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2、举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原则的含义: 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第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 第三,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2) 举例说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