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
材料二。“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
材料三。 张同学从小酷爱天文,每次向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与天文有关,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他们认为的主科语数外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班主任则认为张同学有天文的潜质,便建议张同学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同学正确处理好了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后来,张同学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年后硕士毕业,分配在北京天文馆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思“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你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3分)
①课堂里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②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任意答对一点计1分)
③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学生安静要更重要。(1分)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1分)
(2)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材料二,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3分)
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1分)
落实主导性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①启迪学生做人;②引导学生会学习;③激励学生会思考;④指导学生能实践。(2分)
(3)材料三中,班主任有着什么样的学生观?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略谈如何突出这一学生观?(4分)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要提倡学生全体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回答出三点计3分)
四、学科专业知识(30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8分)
36.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体验 、 模仿 、 探究 、 合作 、 综合五个方面。
37.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速度、力度、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复调、曲式等。
38.bD的等音有﹟C 和 ×B 。
39.将小小七和弦的五音降低半音成为减小(或半减)七和弦。
40.F宫调与 C 徵调属于同宫系统调关系,E大调的平行小调与 bd小 调为等音调。
41.在五声音阶基础上,雅乐音阶添加了 变徵 和变宫两音;燕乐音阶添加了清角和 闰 ,清乐音阶添加了清角和 变宫 。
(二)默唱填写题(共5分。音乐主题见附页)。
42.辨别下列音乐主题的作者,把对应的作者用直线连接起来。(共3分)
《小步舞曲》 ① 比才
② 巴赫
③ 贝多芬
《摇篮曲》 ① 舒伯特
② 弗利斯或莫扎特(有人讹传为莫扎特的作品)
③ 勃拉姆斯
43.写出作品名称及曲作者(共2分)
①《喜洋洋》刘明源
②《金蛇狂舞》 聂耳
③《北京喜讯到边寨》 郑路、马洪业
④《红旗颂》 吕其明
(三)简答题(共17分):以下简答题提供的仅仅是一种答题的思路,并不一定是最佳答案,仅做参考,欢迎有更好、更贴切的回答进行交流,以飨同行。因此下面所提供的小分值并不是唯一标准,如有更具价值的答案同样会按比例给分。
44.(6分)教学目标的设置,应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要能很好地体现音乐课程的三维目标,请结合湘版音乐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第六课《五环旗下你我他》中的部分材料(见附页),采用“在……(的活动)中,能够……”的格式(见示例),设计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不需要做分析)。
教学目标陈述与分析示例:
在辨听旋律并对“音乐娃娃”旋律排序的过程中, 能熟悉歌曲旋律、学会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并创编歌表演, 享受表演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要求(行为主体的表述正确,占1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呈现恰当,占1分,行为动词使用规范,占1分,过程与方法选择合理,占3分。根据教师的合理设计,逐点酌情记分)
要点如下:
陈述中,行为主体不能是教师,而应是学生,即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定学习目标,不能出现“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的表述,而应该是学生“能够……”。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呈现恰当,即不能把课程目标当成课时的教学目标,用所谓的“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等来表述,这些都属于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可观察,课时内可实现。
行为动词使用规范,一般要求可检测、要观察,要实际有效,能呈现不同层次的水平要求。
过程与方法选择合理,即要可检测、要观察,教学过程要清晰明显,教学方法要实际有效。
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1.在找典型节奏、相同乐句、对比乐段等活动中学会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2.在多次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演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过程中,能找到最适合表现歌曲的声音和表情,并以多样的形式和同学合作、大胆快乐地表演出来,获得一种成功的自信。
3.重放北京奥运会入场式,随着视频以行进步伐体验和模唱《运动员进行曲》,并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体验的感受。
4.重放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升国旗的场面视频,在交流“当五星红旗升起那一刻”感受之后,轻声而有感情地跟唱《红旗飘飘》。
45.(共6分)日本音乐教育家高萩保治在他的《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一书中强调,在 “音乐欣赏”、“唱歌”等教学中,应进行“焦点问题”的设计,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吴斌也多次提到,在音乐教学中,“问题是起点、问题是主线、问题是过程与方法”,请你根据对“问题是起点、问题是主线、问题是过程与方法”的理解,来谈谈什么是“焦点问题”(2分),并以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为例设计3个或3个以上的“焦点问题”(4分)。
所谓焦点问题(2分),应该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达成目标的问题。一般是将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表现要素或者相互对比的材料等来作为“焦点”来进行欣赏或唱歌等方面的学习,这些“焦点问题”体现的就是达成目标的教学要求,它有可能是以问题的形式、有可能是以要求来呈现,但绝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而且也不一定非得回答(见设计的第一个焦点问题),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音乐的体验、音乐的感受和音乐的学习,教师每设计一个“焦点”或 “问题”,就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始,而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体现了教师本身的音乐专业素养、对音乐的理解水平,体现了教师对音乐教育教学理念的领悟程度,这些问题因而体现的就是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一个一个的“焦点”或“问题”就形成了教学的主线。
根据教师的设计,只要合理,逐点酌情记分(4分):
对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设计的焦点问题示例:
1)“听完后,你觉得歌曲从感觉上可以分为几部分”?----分为AB两部分。“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四四拍子怎么划”?跟老师学划四四拍子,之后再划拍听一次。
2)歌曲中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典型节奏,它出现了很多次,谁能在听完歌曲之后把它模击出来:
×× ×× ×× ×× ×× × × 0
3)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出现了几次?听完之后回答
4)歌曲的第一句和第几句的旋律基本相同?唱一唱旋律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歌曲的第二句和第一、第三句有什么关系?------模进手法
46.(共5分)一个农村学生听到刘天华的二胡曲《空山鸟语》时,想象为一个老太太拿着扫帚在赶鸡,而鸡咯咯地叫着到处乱跑。作为音乐教师,根据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一书中的联觉理论,听到学生这样回答,你该如何评价?并采取怎样的教学行为来引导其他的学生?
①(2分)首先肯定和鼓励学生认真聆听了音乐,并进行了积极的想象,想象力很丰富。
②(2分)接着应反问:你为什么会如此想象?(1分)
(1分)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一是问对乐曲所唤起的听觉感受(乐曲《空山鸟语》整个情绪比较轻松、欢快、节奏紧凑,旋律活泼跳动等);
二是问学生怎样从这种听觉感受中联想到公主形象的(对乐曲的听觉感受,唤起了一种与之相对应的视觉、味觉、触觉和动觉等的联觉,如听觉上活泼的旋律唤起了热闹欢快的视觉形象,紧凑的节奏听觉唤起了追赶、飞跑的动觉感受等,再加上农村生活的经验,学生便自然联想到捉鸡的形象。)
③(2分)应提示:音乐具有非具象性、非语义性的特点。可通过问其他的学生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每个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万一有人想象是哀伤忧愁的,肯定是特殊情况,教师一定要特别予以关注),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同时,按照②的思路,只要每个学生能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就应对每个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鼓励。
④(2分)最后给出曲作者的原意,并介绍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