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10.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A.盲目性
B.被动性
C.不稳定
D.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师的角色是多样的,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种角色。()
2.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
3.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正式群体。()
4.皮亚杰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5.多动症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6.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7.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8.在心智技能形成的研究者中,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5个阶段的学者是兰达。()
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10.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11.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布卢姆。()
12.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定性评价。()
13.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而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
14.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这否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15.倾听比询问更有利于搜集资料。()
四、情境分析题(共25分)
(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通常其试卷不单纯选用选择题和判断题,而常常借助于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1.教师采用的这种方法是否符合记忆规律?()[单选题]
A.符合
B.不符合
2.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题]
A.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B.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C.教学过程中,相关题型应恰当灵活地结合使用,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D.再认是一种高水平的回忆过程,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
(二)(本大题共3小题。第1小题5分。第2、3小题各4分,共13分)
某初一班级是全校闻名的“乱班”,其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有的学生人到学校,心思在校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愿上学;个别学生甚至经常逃学在外。
请分析:
1.你认为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方面?()[多选题]
A.学习动机不正确
B.学校规章制度严格
C.家庭压力大
D.学习成绩不佳
2.作为教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多选题]
A.树立奋发向上的榜样
B.创造和谐、优美的氛围
C.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D.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
3.你认为该班级学生心理发展处于下列哪个阶段?()[单选题]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A【解析】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
3.A【解析】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尝试—错误说。
4.C【解析】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是所有的动机划分方法中,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
5.D【解析】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6.A【解析】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
7.D【解析】应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
8.C【解析】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9.B【解析】学龄期儿童是心身发展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小学阶段是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
10.C【解析】略。
11.A【解析】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达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12.C【解析】形象联想策略要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
13.D【解析】形态扩散是以事物的形态为扩散点,设计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可能性。
14.C【解析】通过教学评价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15.A【解析】专家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所以他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二、多项选择题
1.ACE【解析】学生间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2.BDE【解析】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
3.ACE【解析】本题是对动机的综合考查。
4.ABC【解析】练习曲线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5.ABD【解析】C项为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
6.CD【解析】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等差异。
7.ABD【解析】略。
8.ABC【解析】见教材相关内容。
9.ABCDE【解析】略。
10.ABCD【解析】略。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是从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角度划分的,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
3.√【解析】略。
4.×【解析】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5.√【解析】略。
6.√【解析】略。
7.√【解析】略。
8.×【解析】在心智技能形成的研究者中,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5个阶段的学者是加里培林。
9.√【解析】略。
10.√【解析】略。
11.×【解析】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
12.×【解析】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形成性评价。
13.×【解析】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
14.×【解析】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是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15.√【解析】略。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
2.BCD
(二)1.ABCD
2.ABCD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