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管理
2.群体
3.干扰说
4.组块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L.简述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2.分配学生的座位时,教师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3.简述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
4.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1分)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2.A
【解析】由美国心理学家维纳的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可知。
3.C
【解析】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4.B
【解析】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5.B
【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属于正迁移。
6.C
【解析】贾德在“水下击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经验类化说。
7.D
【解析】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8.D
【解析】由复述策略的定义可知。
9.B
【解析】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
10.A
【解析】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种。
2.ABCDE
【解析】“四边形”包含了“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特殊形式,所以既是垂直迁移,也是一般迁移,同时,学习“四边形”在先,所以还是顺向迁移。
3.ABCD
【解析】E项为命题学习的内容。
4.ABE
【解析】C项是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D项是形式运算阶段的特征。
5.ABCDE
【解析】这些都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且布卢姆认为它们是一个由低到高的阶梯关系。
6.BCD
【解析】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
7.ACD
【解析】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8.ABD
【解析】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9.ABCDE
【解析】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以上选项均为教学评价的步骤。
10.AD
【解析】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依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划分的。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则是依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
三、填空题
1.获得 评价
2.无关刺激
3.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
4.变通
5.概括性 条理性 学习者是如何使用它的
6.概念图 教学 测评
7.教与学
8.预期
9.测量
10.子目标
四、名词解释
1.课堂管理: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群体: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3.干扰说: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4.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一般认为,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教育失策。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的教育失策直接相关,有些甚至就是教师直接造成的。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指导思想的错误,管理的失误,教学的偏差等。
(2)学生的身心因素。课堂中大量的问题行为与学生的身心状况直接相关,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问题行为也因其身心条件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3)环境因素。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还与环境影响有关。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家庭、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等方面。
2.【答案要点】(1)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
(2)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3.【答案要点】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1)概念的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2)概念的模糊性减少、精确性增加。(3)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4)概念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4.【答案要点】(1)利用教材呈现技术,提高教材可懂度。(2)设计教学活动,促进知识的理解。(3)指导复习,促进知识的巩固。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对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立合理的心智技能原型。由于形成了的心智技能一般存在于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头脑之中,由此模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活动模式的过程。用模拟法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一般分为两步进行: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④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