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教学反思
第23题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镇定、果断等属于性格的___________特征。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意志
第24题我国情境教学法的首倡者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李吉林
第25题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考试焦虑
第26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依靠_____________来保障。”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制度
第27题记忆电话号码属于___________记忆。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短时
第28题格塞尔强调___________机制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成熟
第29题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认知能力差异
第30题作业批改的方式有:教师批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第31题 简述教师职业倦怠在教学中的表现。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第32题简述课堂导入的类型。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直接导入;
(2)温故导人;(3)直观导人;(4)问题导人;(5)实例导人;(6)情境导人。
第33题简述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导人要有针对性;
(2)导入要有启发性、趣味性;
(3)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第34题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第35题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第36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将认知结构称为图式,图式是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皮亚杰提出人类发展的实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他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儿童思维开始萌芽,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性和思维的片面性三个方面。
(3)具体运算阶段(7一11岁):“去自我中心”得到发展,获得了守恒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一成人):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
第37题一个人离我们越远,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越小,可你为什么认为他的身高没改变呢?请联系实际试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人们知觉人体的身高没有变化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恒常性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相对不变。如平视桌面上的一一本书与斜视桌面上同一位置的同一本书,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形状虽有不同,但人对书的形状知觉却仍然保持不变。知觉恒常性包括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大小恒常性。知觉恒常性使人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它们。因此,不管一个人在我们的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多小,我们仍然对他的大小知觉保持不变。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第38题 某小学三年级某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潦草脏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两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做得好,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卡,连续得到三次小红花,就加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两次获得“一级棒”的大印章,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连续三次获得“一级棒”的大印章,就把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李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李老师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运用到了实际教学中。斯金纳认为,有机体做出的行为与随后出现的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该行为发生的概率。他把凡是能增强行为出现频率的刺激或事件称作强化物。正强化是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任何习得的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李老师发现同学作业潦草,决定帮助学生改正这一行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正强化。儿童行为的变化、行为矫正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意识,正如一次作业干净印一个小红花,三次得到小红花就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通过强化作用,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充分体现了斯金纳的强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