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教案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初中语文教案 >> 内容

初中语文教案:《故乡》教学设计

时间:2012-12-1 17:04:18 点击:

教学目标: 

1、理解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2、了解对比手法 

3、体会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它是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示标 

三、新授: 

1、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又以写谁为主? 

2、课文中几次写到闰土? 

3、对于少年闰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肖像、语言) 

讨论: 

①少年闰土的外貌是怎样的? 

②少年闰土的动作语态是怎样的? 

③少年闰土对“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④少年闰土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⑤少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4、对于中年闰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肖像、语言、神情) 

讨论: 

①闰土的外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②闰土的动作语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③闰土对“我”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④闰土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⑤中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5、什么原因使闰土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从“小英雄”变成了“木偶人”呢?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6、另一人物杨二嫂又是怎么描写的? 

讨论: 

①对于二十多年前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肖像) 

②对于今天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语言、肖像、动作) 

7、杨二嫂的变化的说明了什么? 

小市民阶层的日益贫困。 

8、“我”这一人物在文章中又是怎样变化的? 

9、作品对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问题? 

这就充分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使旧中国农村经济日趋破产,广大农民生活日趋贫困的总根源。这就是鲁迅描写闰土、杨二嫂形象变化所揭示出来的深刻社会意义。 

10、作品对闰土、杨二嫂的描写在写作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人物描写,特别是肖像描写,一定要抓住人物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并能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

三、作文片断训练:肖像描写 

四、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景物描写 

2、了解对比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又以写谁为主? 

2、作品通过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问题? 

二、示标 

三、新授: 

1、鲁迅对“故乡”景物的描写共有哪几次? 

⑴“我”回到故乡时见到的“萧索的荒村”;——开头 (现在) 

⑵“我”回忆起的“神异的图画”;——中间(过去) 

⑶“我”“在朦胧中”想象到的图景。——结尾(未来) 

2、萧索的荒村:(讨论) 

① 一般地说,冬天的景象如何?“深冬”呢? 

②“天气又阴晦了”的“又”是什么意思? 

③为什么写冷风发出呜呜的响声? 

④“苍黄”的“苍”照应了前文的哪一个词? 

⑤“深冬”“阴晦”“呜呜”“苍黄”各是写什么?这些背景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⑥“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一句中,哪两个词是说明“萧索”的?它们各是什么意思? 

⑦“我”为什么会产生“悲凉”的心情? 

⑧作者要反映的仅仅是“几个”荒村吗? 

3、神异的图画:(讨论) 

①故乡近三十年前后有什么差异?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沙地”; 

“深冬”、“阴晦”、“冷风”、“苍黄”、“萧萦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②“天空”“圆月”“沙地”“西瓜”,“深蓝”“金黄”“碧绿”,从所写景物和色彩看,这幅图画给人什么感觉? 

③上一段说“没有一些活气”,那么这一段的少年“十一二岁”“银圈”“捏”“刺”又给人什么感觉呢? 

④“我”儿时的故乡只是一个一般的村庄,儿时的闰土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少年,作者为什么要写得这么美呢? 

4、朦胧中的想象 

①作者写了“萧索的荒村”、“神异的图画”,为什么结尾还要写“朦胧中”的想象?而且基本上是“神异的图画”的重复?难道二十多年前的“故乡”就是美好的天堂? 

这是为了反映“我”对现实的故乡的不满,希望能改变现实,有一个光明的世界,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希望”。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②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体会结句的含义) 

有没有希望,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只要努力奋斗,希望一定能够实现。 

5、齐读三处有关景物描写的部分。 

6、作品对景物的描写在写作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写景要配合人物,要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四、作文片断训练:景物描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安排情节 

2、对比手法突出中心 

3、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主题: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写作特点: 

1、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安排情节。按“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把所见、所闻、所感、所忆的各种材料组织起来。 

2、通过景物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 

⑴“我”回到故乡时见到的“萧索的荒村”;——开头 (现在) 

⑵“我”回忆起的“神异的图画”;——中间(过去) 

⑶“我”“在朦胧中”想象到的图景。——结尾(未来) 

3、通过肖像、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 

闰土:政治上受迫害、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毒害的贫苦农民的形象 

杨二嫂:既被侮辱、被损害,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市民的形象 

“我”: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4、语言准确、生动,富有个性化。 

三、课堂练习 

(一)填空: 

1、《故乡》体裁是      ,选自 《       》,作者是       ,原名    ,是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  

2、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着重写了     和       两个人物,运用        的手法突出了他们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现成模式可循,只有上下齐心,勇于实践,努力探索,方能成功。用《故乡》一文中的话来形容就是 。 

(二)阅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我也说不出话” 

1、选文中的“他”是指    ,“我”是指   。 

2、选文分别从        、        、     等三方面对“他”作了描写。 

3、“老爷”这一称呼写出了在“他”心目中两人之间        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生活经验丰富了 B精神变麻木了 

C出于礼节的需要 D社会地位悬殊增大了 

4、“厚障壁”比喻(       ) 

A外貌的巨大差异。 

B经济状况的巨大差异。 

C久别重逢的陌生感。 

D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5、“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6、“我也说不出话”表达出“我”此时此刻的感情是(    ) 

A无可奈何 

B难堪、恼怒 

C震惊、悲哀 

D兴奋、欢喜

三、阅读“我问问他的景况……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1、“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中的“刻”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刻”字扣“全然不动”和“石像”,描绘了闰土麻木的表情。 

B“刻”字揭示了闰土内心的苦闷。 

C“刻”字是闰土饱经生活磨难的写照。 

D“刻”字表现出闰土自愧不如的呆滞。 

2、闰土的性格特点是(       ) 

A辛苦麻木 

B呆滞麻木 

C勤劳呆板 

D怯懦无情 

3、填空: 

从选文最后一段中找出与以下语句相呼应的词语。 

①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       

②总是吃不够                 

③不太平         

④什么地方都要钱 

4、以上这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阅读《故乡》最后三段: 

1、第一段中三个“辛苦”的含义各不相同分别是:① ;② ;③  。 

2、第一段中“我们”是指,  “他们”是指 ,“别人”是指 。 

3、第一段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的意思是:  。 

4、第一段中“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中“一气”的意思是  。 

5、文中说“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6、第一段中最后一句中的两个“生活”的词性分别是  词、  词。 

7、第二段中“手制的偶像”的含义是(       ) 

A亲手用木头或泥土做成的神像。 

B比喻让下一代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 

C比喻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美好未来。 

D比喻聊以自慰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8、“朦胧”中再现月下瓜地有什么作用?

9、“这正如地上的路,……也便成了路。”深刻含义是(         ) 

A地上的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有人走,就有路,没有人就没有路 

B希望的有无如同地上的路,努力去实践就有希望,不去实践就没有希望 

C地上的路是一代代人走出来的,后人要沿着前人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 

D路是人走出来的,每个人都要走出一条自己的人生之路。 

10、文中“我想:……”这段话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对未来道路迷茫的怅惘。 B对见到光明前途的喜悦。 

C对踏出希望之路的信心。 D对美好前景的热切向往。 

11、“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案:《变色龙》教学设计
  • 下一篇:没有了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