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 |
主 题 |
考试内容 |
地球概论 |
恒星和星系 |
恒星的名称,星座,恒星的亮度和视星等,恒星的光度和绝对星等,恒星的颜色与温度,变星,星群,星团。 赫罗图及恒星演化,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恒星的一生。 银河和银河系,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 河外星系,总星系,宇宙。 |
太阳和太阳系 |
太阳的距离、大小和质量,太阳的温度和能量,太阳大气,太阳活动以及与地球的关系。 太阳系的构成,行星和卫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流星体。 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 |
月球和地月系 |
月球的大小和距离,月球和地月系的运动。 月相和朔望月。 日食和月食,海洋潮汐现象,引潮力,太阴潮和太阳潮,潮汐现象的规律性。 | |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
地球自转的规律,地球公转的规律。 天体的周日视运动,太阳的周年运动,太阳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变化。 地球上的四季与五带。 | |
时间与历法 |
恒星时、真太阳时、平太阳时。 地方时及其换算,理论时区和区时,实际时区和法定时,区时的换算。 日界线与日期变更。 历法分类,阴历、阳历和阴阳历,公历,中国传统历法(农历)。 | |
气象学与气候学 |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
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杂质。 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对流层的基本特征。 |
大气的热力状况 |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 对流层大气的增温与冷却。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 大气稳定度。 | |
大气中的水分 |
大气湿度,饱和水汽压,蒸发与凝结。 地表面的凝结现象:露和霜、雾凇和雨凇。 大气中的凝结现象(云),各类云的特征与成因。 大气降水。 人工影响天气。 | |
大气的运动 |
气压与气压场,气压梯度与气压梯度力。 大气的水平运动,地转风的特点,梯度风的特点,摩擦力对空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平均状况,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 |
天气 |
气团的形成、变性,气团的分类。 锋的概念和特征,锋的类型和天气。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 副热带高压的结构和天气。 台风的结构与天气、形成与消亡、移动和路径。 | |
气候 |
气候的形成因子。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气候变化。 地方气候和小气候。 | |
地质学与地貌学 |
矿物与岩石 |
矿物与岩石的概念,矿物的基本特性,矿物的分类,重要矿物特征。 岩浆、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沉积过程与沉积岩。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
板块构造学说 |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全球构造地貌,大地构造地貌。 | |
地壳演化简史 |
地球的早期演变。 地层和化石。 地壳演化史。 | |
影响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 |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 |
各种地貌类型的特征 |
流水地貌。 岩溶地貌。 冰川与冻土地貌。 风成地貌与黄土。 海岸地貌。 | |
地图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
地图投影 |
地图投影的概念,地图投影分类。 常用投影的特点和用途。 |
地图符号与制图综合 |
地图符号的作用、种类,地图符号的构成特点,注记。 制图综合的意义,影响制图综合的因素,制图综合的主要方法。 | |
遥感 |
遥感的概念,遥感的类型,遥感的特点。 常用的遥感平台,陆地卫星系列。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解译。 | |
地理信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地理空间数据组织、管理与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表达。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 |
人文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
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人地关系论(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
人口、人种与民族 |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人口与发展。 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人口迁移的机制。 人种的划分,人种与地理环境。 民族的形成与特征,世界民族的分布,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 |
聚落与城市化 |
城市、乡村的概念,城市与乡村起源与发展,城镇标准。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机制,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城市与自然环境。 城市体系的概念,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 |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
宗教的产生,世界主要宗教。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宗教景观。 | |
旅游地理 |
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规律。 旅游资源分类方法与类型,旅游资源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 |
经济地理学 |
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 |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布局演变规律。 区域开发,区域间的平衡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合理化,区域发展政策。 |
影响经济活动的区位条件 |
经济活动区位的概念。 自然条件与经济活动区位。 人口条件与经济活动区位。 环境条件与经济活动区位。 交通条件与经济活动区位。 | |
第一产业布局 |
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布局的概念与内容,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条件。 农业区位理论,农业部门布局原理,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 | |
第二产业布局 |
工业生产与布局特点,工业布局制约因素条件,影响工业布局的一般因素。 开采工业布局,原材料工业布局,制造工业布局,高科技工业和农村工业布局,工业部门结构的内在联系。 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工业点、工业区、工业枢纽、工业地区、工业地带) | |
第三产业布局 |
第三产业的概念、分类、基本特点。 商业发生机制与布局要求,商业区位理论分析,商业中心体系布局,贸易中心与对外贸易。 交通运输系统布局的地域类型,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评价(铁路运输、公路汽车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运输部门的合理构成,货流与合理运输。 |
第三部分: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论
模块 |
主 题 |
考试内容 |
地理教学论 |
地理教学方法 |
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地理教学方法的作用。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 |
地理教材研究 |
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发展、变化与改革。 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四种版本教材的特色。 | |
地理课堂教学 |
新课程理念下,灵活多样、富有特色的各种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课程教学模式,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等。 | |
地理教学评价 |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权重。 | |
地理教科研 |
地理教科研的概念,地理教科研的作用和地位。 地理教科研的一般方法和程序,地理教科研中课题的选择。 地理教科研中,课题报告与论文的写作。 | |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 |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理学习评价,课程资源开发 |
地理研究性学习 |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 |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 |
地理教师的角色定位、专业心理与专业态度。 地理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与自我完善能力。 |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与分值
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三、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由60小题组成,共60分;Ⅱ卷为综合题,由8小题组成,共40分。
四、分值比例
第一部分(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约占4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约35分,综合题约5分。第二部分(高等教育对应于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内容)约占4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约20分,综合题约20分。第三部分(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论)约占2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约5分,综合题约15分。
五、组卷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单项选择题在前,综合题在后。同一题型中按知识内容列表中所列知识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