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内容
模块 |
主 题 |
考试内容 |
必修 地理Ⅰ |
宇宙中的地球 |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 |
必修 地理Ⅱ |
人口与城市 |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
必修 地理Ⅲ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区域的含义。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 |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数字地球的含义。 | |
选修Ⅰ 宇宙与地球 |
宇宙 |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天球坐标系与恒星位置的确定。 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
太阳系和地月系 |
太阳的圈层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九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月相变化规律,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 |
地球的演化 |
地质年代的划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成矿规律,生物演化简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 | |
地表形态的变化 |
河流、海岸、黄土、冰川、风沙、喀斯特等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 |
选修Ⅱ 海洋地理 |
海洋和海岸带 |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
海洋开发 |
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 |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
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对海洋环境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 |
海洋权益 |
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 |
选修Ⅲ 旅游地理 |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
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地理成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实例评价。 | |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信息收集,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 |
旅游与区域发展 |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 |
选修Ⅳ 城乡规划 |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
城乡分布 |
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过程中的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 |
城乡规划 |
城乡规划对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 |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
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评价。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 |
选修Ⅴ 自然灾害与防治 |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 |
自然灾害与环境 |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 |
防灾与减灾 |
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 |
选修Ⅵ 环境保护 |
环境与环境问题 |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合理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 | |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 |
环境污染与防治 |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事件的形成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 |
环境管理 |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 |
选修Ⅶ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
地图与遥感(RS) |
常用地图投影,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遥感图像判读。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遥感的主要功能。 | |
全球定位系统(GPS) |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旅游、导航、军事、野外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 |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GIS的基本功能。 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软件中数据表的建立。 GIS软件中图层显示方法的改变。 GIS的查询方法。 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用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 |
3S(RS、GPS、GIS)技术综合应用 |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 |
地球与地图及区域地理 |
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
世界地理 |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 |
中国地理 |
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