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义务教育投资实施细则》
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0.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E.文化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填空题(每题l分,共15分)
1.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__________。
2.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连接起来的中介是__________。
3.赫尔巴特出版的__________标志着教育学的诞生。
4.__________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基本完成,青年将取得公民的资格,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
5.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是__________,他是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法人代表。
6.__________是引起社会生活一切方面发展变化的最基本、最内在的因素,因而也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7.学校的__________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8.培养具有__________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9.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归根结底是__________,所以他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0.1995年12月12日颁布的__________规定,持有国家颁布的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能被聘任。
11.课程计划中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__________。
12.__________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13.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
14.当代最具有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__________、社会模仿模式。
15.应用性研究是指解决某种特定领域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具有直接的____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
2.在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今天,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教育的个陛化。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但难有延时价值。
4.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5.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编制课程计划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2.简要说明对“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这一规律的认识。
3.试述中学德育过程的规律。
4.简述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2.试述师生关系的主要观点,并谈谈应如何处理师生关系。
2012年中学教师考试教育学仿真试卷九答案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D
【解析】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2.CE
【解析】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即《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3.ABCE
【解析】20世纪50年代后教育理论异彩纷呈,著名的教育理论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4.BCD
【解析】古希腊的雅典,实行民主政体,公民通过辩论参加城邦事务管理,因此需要掌握演说的方法和技巧,当时的教育者传授给贵族青年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
5.BDE
【解析】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范成员行为的文化。规范文化三种表达方式: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规范文化发挥着育人职能的制度保证。
6.ABD
【解析】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1)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3)教育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4)教育可以加速民主进程。
7.B
【解析】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教育事业是一项传统性很强的事业。历史证明,教育的某一形态一旦形成,往往几十年、几百年一脉相承,而科学却是活跃的、革命性的。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科学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冲击着教育的习惯领域,导致教育中新与旧、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斗争,最终促成教育的革新与发展。
8.B
【解析】这种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是后天的环境决定的,是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
9.D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大生产需要大批接受过教育的劳动者,从而需要大批的教师,因此产生了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
10.E
【解析】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解析】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贯穿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具体说发挥着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12.CD
【解析】教育活动中学生首先作为人而存在,学生是人,包括以下含义:(1)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2)学生是具有思想情感的个体;(3)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13.ABCE
【解析】l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其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力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包括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14.C
【解析】师生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5.ADE
【解析】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础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型课程是必修课程。拓展型课程重点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上。拓展型课程往往是选修课程。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态度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