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以泰勒的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是目标评价模式。
19.ABC
【解析】本题考查对综合实践课程概念的掌握,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
20.BCDE
【解析】本题考查对智力概念的理解,教学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21.AC
【解析】实质教育论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观点: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22.E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3.BCD
【解析】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品德的发展。其中知是前提和基础,可以使学生在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行动。
24.B
【解析】首先要明确这段话的意思,讲的是孔子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所以体现的是疏导原则,故选B。
25.D
【解析】 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6.ABCD
【解析】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
育者。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员。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之间的纽带。
27.CDE
【解析】本题考查班会的一般类型,选项A和B不属于班会一般类型的范畴。
28.ABDE
【解析】班级规章制度是一个班级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计划、办法的总和。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认真讨论,科学合理;第二,严肃慎重,相对稳定;第三,反复学习,坚决执行;第四,教育为主,不断完善。故选ABDE。
29.BCDE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教育学涉及的原则性概念较多,如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等,应注意区分。
30.A
【解析】观察法是使用比较广泛的、最基本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填空题
1.社会教育
2.孔子
3.人力资本
4.学校教育
5.柯尔伯格
6.教育方针
7.《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0.朱熹斯宾塞
11.夸美纽斯
12.柯尔伯格
13.体谅模式
14.制定计划
15.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变量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柏拉图是欧洲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他对教育最大的贡献是“产婆术”,但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中,他充分吸收了斯巴达国立教育和雅典和谐教育的经验,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制,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
2.答:错误。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最初的可能性、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人的身心发展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实现的,我们不能因为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而片面地认是教育决定人的身心发展。
3.答:正确。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三个阶段:非专业化兼职教师(原始社会的非形式化教育中)一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古代学校教育)一专业化专职教师(大机器生产时代的现代教育)。
4.答:错误。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以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5.答:错误。
我们承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但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认真讨论,科学合理;严肃慎重,相对稳定;反复学习,坚决执行;教育为主,不断完善。所以,班级规章制度不是班主任随意决定的。
四、简答题
1.答:(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主要传递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求,将前人的文化遗产、人类的文化精华刻画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实现人类文化的传递与丰富。(2分)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青少年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加里宁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1分)
(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教育对人类自身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教师可以创造条件使人潜在的可能性成为现实,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2分)
2.答:班级授课制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或掌握知识的能力与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为全班学生集体上课。(2分)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2分)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3)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不足:(1分)
(1)难以因材施教。
(2)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缺乏灵活性。
3.答:制定班级管理工作计划的步骤:
(1)明确教育目标的要求,认识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1分)
(2)分析班级情况,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了解学生的需求。(1分)
(3)构思班级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包括活动的名称、目的、内容、主题、形式、方法、时间、地点及需要的器材。(1分)
(4)就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交全体学生或班干部讨论,由学生参与制定计划,确定班级活动计划的思路。(1分)
(5)将比较完善的活动计划写成文字,并予以公布。(1分)
4.答:(1)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对客观事物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1分)
(2)系统性原则。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从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各系统、各要素的关系。(1分)(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要求研究者密切结合我国教育
实践中的问题,为了实践展开研究,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基于实践发展理论。(1.5分)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从研究的目标、内容到方法,都必须符合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1.5分)
五、论述题
1.答:我国中学德育原则主要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1分)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方针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分)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品德形成规律确立的,基本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分)
(3)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把对每个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3分)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以确保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3分)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教育,使每个学生品德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是由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规律决定的,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3分)
2.答:学生因为对足球的共同爱好而形成非正式群体,这样的群体是班集体中客观存在的组织,班主任应该进行引导,加强教育,在进行引导和教育时不能简单粗暴,要讲究方法。
(3分)
班主任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的要求:
第一,班主任要了解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材料中是以足球为共同爱好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班主任要与学生多交流共同,详细地了解这一群体的特点。(3分)
第二,认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虽然这一部分学生因为球赛而影响学习,但是只要正确引导,完全可以消灭其消极作用,发挥这一群体的积极作用,比如因势利导加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团队协作精神教育等。(3分)
第三,加强教育和引导,班主任要热情地对待这一群体的学生,尊重他们的爱好,正确引导他们,争取利用这一群体的力量为正式组织服务,例如发挥球迷群体的积极性,让他们为班级文体活动贡献力量。(4分)
(联系实际,酌情再给1—2分)